第一百一十章 儿戏般的君臣

    第一百一十章 儿戏般的君臣 (第1/3页)

几天之后,捷报传到了杨嗣昌的手上。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杨嗣昌却是有些为难。

    左良玉不听节制,擅自带兵去了四川。他很生气,于是就和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书信往来,商量了一通,要把左良玉的‘平贼将军’印收回来,转而让贺人龙来做这个‘平贼将军’。

    经过这么些时日的运作,这个事情已经报到崇祯皇帝那里了,而且皇帝已经同意了,可是这个时候偏偏出来一个“玛瑙山大捷”,这不是让他难堪嘛。而且还有崇祯皇帝呢,这边他刚同意要撤了左良玉的‘平贼将军’,人家左良玉立刻就来一个大捷,这怎么看也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呀。

    杨嗣昌苦恼着,觉得这个捷报就是打他的脸啊!

    “阁部,”幕僚说道:“这个事情可是不能糊涂呀。陕督郑崇俭也是在军中的,您这里不报或是迟报的话,怕是陛下要起疑心了。”

    杨嗣昌正在想这个呢,是不是迟些给北京报捷,让皇帝把撤换左良玉的诏书下了之后再上报。可是幕僚的这一句话,就把他的想法给扼杀了。

    陈新甲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还没有扣下一个总督的折子不报的胆子和控制力。之前的兵部尚书傅宗龙,因为不能给他拨发足额的军需粮饷,而且还意图缩小剿贼的范围。这都和崇祯皇帝的一举消灭流贼的战略相冲突,于是在杨嗣昌的参劾之下,已经被下狱了。

    杨嗣昌想了想,无奈的说道:“罢了,还是我多担待一些吧,为君分忧,是做臣下的本分。”

    于是杨嗣昌亲自写奏章报功。并且给陈新甲也写信,让他代为向崇祯皇帝解说,还是继续让左良玉做‘平贼将军’算了。理由嘛,好说,什么临阵换将,兵家所忌;还有左良玉声望更显,实力更强,换上贺人龙之后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就是,他杨嗣昌错了,请陛下收回成命,不要收回左良玉的‘平贼将军’印。

    杨嗣昌之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