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有内容

    第四十章、有内容 (第2/3页)

“你们也看到了,现在是坚决砍掉300m³以下的高炉,这个政策容不得半点商量,之后就有可能是400m³,也有可能是500m³,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把国内产能控制到合理水平,而进口矿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嚣张了。”顾方华说道。

    “你的厂子建的怎么样了?什么规模?”周正荣问道。

    “三个1080的炉,两个年底完工投产,另一个估计得民年六月份以后了。当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再加上这两个炉投入就够大了,所以第三座炉就用贷款建了。三座炉投资太大了,我们实在是有难度了。”陈树说道。

    “你胃口不小啊!三座1080的炉,那可是三百多万吨的年产能,压力不小啊!按着我的推测,你们最多还有三年到四年的好日子,再往后面怎么样可就真的不敢说了。”周正荣说道。

    “我和刘总也赞同你老的观点,这个我们几个人沟通的时候也提到这事了,分析的结果和你老说的几乎一样。”陈树说道。

    “是么?说说看,你们是怎么分析的,没准对我们还有用。”周正荣立刻来了兴趣。

    “一个是产能释放,从去年国家政策确定淘汰落后差能开始,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的上高炉,淘汰300以下的小炉;再就是盲目扩充,本来是淘汰了两个300的小高炉,结果上了两个450的高炉,产能不降反增。”

    “再有就是像我这样的,下游有完整的产业链,不想把命脉把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只有自己上高炉,并且还不想将来被淘汰,所以直接就来个大规模的。再加上地方为了创收,暗中支持钢厂投资。”

    “我所说的这几点现在还在疯狂继续,这个时间周期也就是两年到三年,所以我们推测也就是三年之后产能将会严重过剩。到时候恐怕就是国内大规模消耗矿石,导致矿粉价格暴涨,而成品钢材严重过剩,只能赔钱卖。”

    “当时也就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加快了建厂进程,就是盼着能够早一天完工,好早一天创造效益,为后面的困难日子做准备。”陈树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