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海盐

    第一百四十二章 海盐 (第1/3页)

    “令,张辽领五千兵,守北海郡城。”

    “令,太史慈领五千兵,守东莱郡城。”

    “令,许褚,武安国为司法校尉,分别领两千兵,维护北海国,东莱郡的治安。”

    “令,管宁身兼司建校尉,带领兵民,重建各乡,各县。”

    “令,邴原身兼司农校尉,带领兵民,耕耘土地。”

    “令,李儒为督军校尉,督建校尉,领一千兵,监管兵民农建。”

    “令,从琅邪调配耕牛,驴骡,农具和建筑劳力,补充到各乡县。”

    “令,士族参与建设者,可获得功勋,依照功勋多寡,封县令,乡令。”

    “令,汉庭在北海,东莱设置的盐铁官营,由陈平军接管。士族不可开私矿,煮私盐。”

    “令,山东半岛之地,除士族外,施行四政之法,待恢复元气,施行第五新政。”

    陈平一口气,下了十道命令。

    十道命令,包含兵事,治安,房建,耕种,士族的赏罚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五政。

    十道命令,为重建山东半岛,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在陈平看来,做任何事,第一步至关重要。

    陈平决定,带领一干亲卫,亲自上阵,游走与齐鲁大地。

    人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陈平要看一看这片山川,这片土地,寻找生计。

    从北海郡城西行,陈平游走的第一站,是曲阜的孔庙。

    曲阜孔庙,兴建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孔子任鲁国国相,应治理有方,深受鲁国人爱戴。

    鲁国人为了纪念孔子,在鲁国的曲阜,建造了孔庙。

    陈平对孔融很是鄙视,但对孔融的先祖孔子,却敬重有加。

    圣人孔子,影响力遍布海内海外,受众人尊敬。

    为了更好的掌控齐鲁之地,陈平必须要拜见孔子。

    孔子圣像前,陈平极度虔诚,三叩九拜。

    “三纲定就历朝鉴,六艺修成众士讴。”

    “万世高山堪仰止,和谐儒教冠寰宇。”

    在陈平眼中,传播学识,教人伦理的孔子,世世代代,都应该享此殊荣。

    拜别孔子圣像后,陈平从曲阜出发,顺着着东方古道前行。

    东方古道,亦称东方古驰道,是秦朝时期建造的。

    这条古道顺黄河北岸东进,是连接北海,东莱的最重要路线。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