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海盐

    第一百四十二章 海盐 (第2/3页)

    有了道路,可运输,可经商,可传递情报,可传播文化。路,乃命脉也。

    维护东方古驰道,还有道路旁的驿站,显得非常重要。

    陈平调来兵民,守护各处驿站,维护道路。然后沿东方古驰道,一路东行。

    过郡城,进乡县,出北海,入东莱。

    五天时间,陈平见证了齐鲁大地的破败,亦看到了齐鲁人民的憨厚,勤劳。

    勤劳,就会有收获,勤劳,就可以活命。

    勤劳的齐鲁人民,让陈平对重建山东半岛,有了绝对的信心。

    在农田外,陈平看着耕作的百姓,郑重的下达军令。

    “今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包括陈某在内,都不可毁坏农田。”

    “违令者,定斩不赦,绝不姑息。”

    陈平下发的第十一条严令,在探马的传达下,下发到各乡县,更传到琅邪,广陵和临淮。

    缺粮的窘境,还有辛苦耕作的百姓,让陈平终于意识到,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下达完军令后,陈平与田间百姓拜别,踏上了游走的最后一站,盐官营。

    盐官营,设在大海边,是生产海盐的官办场所。

    盐官营主要负责五项工作,分别为,民制盐,官收盐,官运盐,官销盐,还有最重要的,打击私盐。

    盐官营,是陈平重点查看的对象。因为盐,太重要了。

    从古至今,盐必不可缺。人要生活,就离不开盐。

    在战乱期间,盐可以成为流通的货币,任何与盐有关的物品,都要上盐税。

    在陈平心中,盐的重要性,不亚于农耕。

    土地盐铁为公,四政的第四条,明确的阐述了盐的重要性。

    陈平十分在乎盐,亲自将贩盐的职责,揽了下来。

    贩盐,陈平是有渠道的。

    陈平可与糜家进行海盐经商,亦可凭借自身名望,与袁绍,袁术进行海盐贸易。

    在陈平眼中,只要有盐,就能贩卖出去,就能换回钱粮。

    想到了盐,陈平马不停蹄,直至海边,欲要查看盐官营。

    “呼呼呼。”

    大风起兮云飞扬。海风凶猛,海浪凶悍。

    陈平驻马而立,看着海边忙碌的百姓,眉头紧皱。

    顺着陈平的目光,海滩之上,一众百姓在不停的挖着泥沙。

    快要涨潮了,天亦要下雨,为何这些人如此忙碌。

    为了解惑,陈平唤来当地百姓,进行盘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