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貂蝉再现

    第三十二章 貂蝉再现 (第1/3页)

    “主公,”

    闻李儒之话,董卓一愣,道。

    “潼关,这天下第一关,老夫怎能不知啊。”

    “潼关与函谷关两关相连,隔一谷,名曰函谷。

    “函谷之东头为函谷关,面向洛阳。函谷之西头为潼关,靠向长安。”

    “由于函谷中的河道改向,函谷关以废,潼关代替函谷关。”

    “老夫深知潼关重要,现今还留两万人马,在驻守潼关。”

    “孝儒,为何提到潼关啊。”

    (备注,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但东汉末的时候,真没有山海关。山海关出现在明朝。)

    (关于函谷关被废之事,众说纷纭,本人认为,河道改向是首要原因。)

    闻董卓之话,李儒摸着三寸胡须,道。

    “主公,孝儒之所以提到潼关,乃是想到了虎牢关和汜水关。”

    “主公之兵马,如守两关,实乃分兵。分兵,乃兵家大忌也。”

    “不如出洛阳,迁都长安,吾等占据关中,然后合兵共守潼关,岂不妙哉。”

    听着李儒的话,董卓眉头紧皱,也不穿鞋,光着脚在地上行走。不停的思考起来。

    李儒看着思考的董卓,又道。

    “战国之时,秦国据守函谷关,当得进可攻,退可守。”

    “想那苏秦何等奇才,配六国相印,合纵之术天下无敌。”

    “然六国合纵伐秦,却无功而返,正是靠雄关之利也。”

    “现今潼关比之函谷关,更加险要,吾等占据关中,严守潼关,养兵观天下形势。”

    “待时机来临,出关中,率兵荡平众诸侯,可定天下也。”

    李儒的这句话,让董卓不禁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道。

    “孝儒,汝之话,言之有理啊。

    “可长安不比洛阳。

    “长安人少,洛阳人多,且洛阳资财雄厚,粮草丰足。这一迁都,老夫损失颇大啊。”

    得知董卓之忧,李儒笑着又道。

    “迁都,迁得不仅皇帝,文武百官,还有人,财,粮也。”

    “主公可在长安再立皇都,安顿皇帝与朝中文武,并将洛阳之人口,财物,粮草全部迁到长安。到了那时,长安,既是现今的洛阳。”

    李儒的话,让董卓终于解惑,然后满脸大喜道。

    “孝儒,汝之计策,好也,妙也。现今之时,迁都长安,据守潼关,方为最佳之选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