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银本位

    第五百八十三章 银本位 (第1/3页)

    听到李植说要建银行发行纸币,李老四愣了愣,有些不明就里。

    实际上,李老四是十分鄙夷纸币的,他甚至不理解素来为百姓利益考虑的李植为什么会想到发行纸币。

    明朝是有纸币的,明朝的纸币叫作宝钞。然而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彻底失败的纸币。完全是官府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

    纸币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信用的问题。一个政府能否发行流通的纸币,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政府是否有信用。明代的纸币也曾经大量流通于官民之间。然而终究因为政府没有信用,导致纸币快速贬值,最终无人使用。

    一个纸币的发行量,在一个有限的市场上是应当节制的。货币的最终作用是流通物,在一个给定的市场上,流通物的需求是有限的。如果发行的货币超过了流通的需求,货币就会大幅的贬值。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开始推行纸币。然而朱元璋并没有把纸币的信用看得多重,在他眼里,这大明宝钞的最佳用途无疑在于可以直接当钱用,用来搜刮民间产品稳赚不赔。洪武时期发行大明宝钞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发行五百一十五万锭,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宝钞更是发行到了一千五百万锭。

    在一个经济增长缓慢,并且已经有银子作为货币的市场上增发这么多纸币,其最终下场可想而知。

    天量的货币冲击下,大明宝钞大幅贬值。最初,朱元璋规定大明宝钞一贯等同于白银一两,可以换米一石。其后一路贬值,成化时进士陆容说:“宝钞今惟官府行之,然一贯仅值银二厘,钱二文”。

    一百年后,宝钞就贬值到票面0.2%的价值。

    然而在明朝很长的时间内,甚至直到明末,大明官府都强行使用贬值的宝钞采买货物,发放兵饷和俸禄。可见,大明宝钞实际上完全是大明官府掠夺民间的工具。

    李老四听到李植说要发行纸币,沉吟许久说道:“东家,我们毕竟不是官府。这发行出去的纸币未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