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学

    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学 (第3/3页)

出来的学生有任何一个因为缺乏公德被纪检委拉下马。”

    下面的学生被李植说得有些紧张,一个个正襟危坐,不敢议论。

    许久,见李植不再说话,学生们才猛烈的鼓掌起来。

    李植最后做了总结陈词:“有人说只有培养一个新的利益阶级,才能稳固改革的成果,我认可这个观点。你们这些懂得公德的学生,就是我培养的新利益群体。你们是人上人,是官员,有用百姓艳羡的月钱和社会地位。”

    “但是你们这个新利益阶级的存在,却和以往的自私的利益阶级有本质区别。你们的存在不是为了从社会其他成员身体里吸血,而是为了镇压那些没有公德的屑小。是为社会总利益最大化,是为了民富国强。”

    ####

    三月初三,李植来到天津郊外的旱田里,来试验自己发明的新机器——条播机。

    条播机是十八世纪在西方出现的机械。条播机作业时,由行走轮带动排种轮旋转,种子自种子箱内的种子杯按要求的播种量排入输种管,并经开沟器落入开好的沟槽内,然后由覆土镇压装置将种子覆盖压实。

    条播机就是后世的自动播种机。在明代类似的播种机也被称为耧车。不过大明的耧车比较简单,远没有条播机那样完善和节约人力。

    实际上无论机械如何精巧,也始终是“机械的”。使用条播机播种,肯定是没有使用人力播种妥善到位的。但是条播机比人力播种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上百倍,能让一个人播种他原先根本无法想象的耕地。

    在大明,因为人口的饱和土地的稀缺,并没有条播机的需求。而在发现了新大陆的欧洲,耕地面积几乎是无限的,条播机的需求就极大的迫切了。因此发明了耧车一千多年的中国,却始终没有把耧车改进到条播机的技术水平。

    不过李植却有对条播机的需求,因为李植很快就要发兵辽东。打下东北后广袤的黑土地地广人稀,正是条播机大展身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