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时机

    第七百二十七章 时机 (第1/3页)

    王承恩转了转眼睛,拱手说道:“回皇爷,奴婢不知。奴婢只知道忠孝仁义那是做人的良心,但津国公的公德,奴婢却不太明白。”

    王承恩前半句虽然说他不明白,但后半句却说得明白,他是个信奉忠孝仁义的人。对于公德,王承恩显然了解不多。

    朱由检看着乾清宫的大门,思考了一会,叹了口气。

    “正如津国公所说,忠孝仁义是私德。讲究忠孝仁义,则国家的各个地方都会稳定。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权力都是皇家的,官员的一切都是皇家给的。官员私德好,就会对皇家感激,皇家的利益就会稳固。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家,都极为看重儒家。”

    “所谓科举,考的就是儒家的忠孝仁义,也就是从民间选拔私德最好的人,把高爵厚禄都给他。希望他能感恩戴德,拱卫皇家的利益。”

    听到天子的话,王承恩感觉天子似乎对儒学开始不满了,竟把圣人大道说得这么赤裸裸。不过王承恩脸上不敢表现出惊讶,只是拱手说道:“皇爷圣明!”

    “然而这样的道德,却控制不了朝纲的败坏。儒生出身的官员知道忠孝仁义,但却丝毫没有公德心。在地方上巧取豪夺,在朝廷上结党营私,拿熟人的好处欺压不相熟的人都是家常便饭,只要不违反忠孝仁义,这些官员破坏起规矩来毫无负疚感。”

    “时间一长了,整个国家规矩败坏,士绅鱼肉乡里。底层百姓被欺负得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揭竿而起了。”

    “这就是在河南和湖广发生的事情。”

    王承恩听到天子的话,若有所思。

    天子又说道:“公德则恰恰相反,公德不讲究礼尚往来,只要求为政者做对家国有益的事情。这样一来,官员对主家的忠心就没有那么坚固了,如果主家不能在能力和道德上出类拔萃,不能造福国家,官员甚至会对主家不满。”

    “只讲公德,会让当权者的处境十分艰难,让主家的地位不稳定。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家,没有一个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