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上中下三计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上中下三计 (第1/3页)

    与此同时沛县县令何桓同会稽郡守也有着一样的想法。

    而且何桓所面临的情况比之殷通更加严峻,会稽郡至少表面上还保持着平静,但是沛县此刻已经可以说危若累卵。

    北面齐国赵国复国了,西面魏国也反了,南面便是陈胜的张楚,东面的几个县城也已经纷纷相应陈涉把县令宰了。

    可以说是四面八方都是反贼,已经掉进贼窝里了。而且张楚派出的将军召平正在冲着沛县的方向进发。

    所以说何桓弃暗投明的急切更甚于殷通,晚了就真会没命啊。

    “吾欲应陈王之敕令,起兵反秦,诸君以为何如?”这一日,何桓将沛县的县城、县尉、内史等官员召集起来,向他们表达了自己想要反秦的意思。

    何桓要起兵反秦,这些沛县的官吏倒是没什么意见,举双手赞同,要是等那些反贼攻进沛县城中,何桓的脑袋挑在第一根竹竿上,后面几根上挑的估计就是他们的脑袋了。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同殷通一样,他们来反秦的话没有百姓跟随啊。

    “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县尉周勃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何桓起兵的不足之处。

    “如此,吾应何处之?”何桓也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一块,向着周勃求教到。

    “吾有上中下三策请君纳之。”

    “愿闻之。”

    “其上,君可求索故楚遗族,尊其名起兵反秦,如此进可尊王退可封疆。”周勃给出的上策便是寻找一名楚国王族的遗族用他的名号来反抗秦国。

    “如此虽得人心,然而易为众矢之地耳,不足为取。”何桓回道。

    周勃的这一建议和不久后范增给项梁的提议相差不多,这一建议好处是拥戴楚国王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楚地民心,为自己积累一股力量。

    然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如此一来恐怕立即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但秦军会盯着你,恐怕陈涉那个张楚政权也会紧盯不放。

    看何桓否决了自己的意见,周勃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