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花样年华》

    第1106章 《花样年华》 (第2/3页)

一代宗师,然而我们必须知道,一部电影,剧本很重要,但绝非是可以左右电影质量的唯一因素,导演、演员、剪辑等等,每一个部分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成片质量。这也是为什么编剧们常说——好的剧本不代表好的电影,好的电影必然有一个好的剧本。因此林海文迈步进入电影编剧的行列,当然值得电影爱好者捧杯庆祝,但对《花样年华》这部电影的成片有过高的不合理期待,就未免有些不理智了。”

    但绝大部分的娱乐媒体、电影刊物,还是对这部新片相当追捧的。

    海城的《电影画报》就给了花样年华的开机仪式一个封面——作为华国比较权威的一个电影专业刊物,这个待遇是非常罕见的,在《电影画报》接近百年的历史上,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花样年华》开机”

    “林海文+田呈宗+祁卉+徐牧”

    “大文学家+大导演+敦煌前董座+金龙影帝”

    “华语影坛十年最受瞩目作品”

    一行一行的大小标题,或者加粗,或者变色,将一个一个的符号、关键词突兀出来,映入读者的眼帘——其中最为巨大的字体,最显眼的颜色,不是田呈宗大导演,而是“林海文”三个字。

    在内册中,《电影画报》使用了更加惊人的措辞:《花样年华》将是国产电影的新起点?

    国产电影的发展是很有趣的,在上世纪末全面市场化之前,那些主旋律片子就不说了,只说开放之后,文艺片和商业片两条路走的都是磕磕绊绊。文艺片一直游走在审查的边缘,导演们似乎永远在关注伤痕——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而广电则永远在担心这些电影否定掉政府的成就,双方拉锯不休,你退我就进,跟游击战一样,至今没有改变。而商业片就更加诡异,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简直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国内电影人似乎永远学不会怎么做一部有诚意的商业片——要么干脆粗制滥造,要么就用力用错地方,或者用力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