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

    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 (第2/3页)

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再次联盟。以及法国这个殖民帝国会不会因此而收缩,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越南,是不是让大明有机可趁。

    这些都要等待这些国家的反馈。

    谁知道朱敬伦等待的欧洲战争还没有爆发,中国反倒先出现变故了。

    已经平静了许久的太平天国再次蠢蠢欲动,他们向大明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以江西向大明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贷款。

    不费一兵一卒,平白增添一个省的领土,大明政府的官员已经被这个美妙的馅饼砸晕了,绝大多数相关的官员都认为,没什么可犹豫的,马上答应太平天国的要求,别说借了,就是白给都行,有的官员信誓旦旦表示愿意捐献半年俸禄。

    可惜他们说了不算,在军事问题上,朱敬伦向来独断专行,他现在掌握着全部的军权,一刻都没有放松。

    天平天国这几年日子过的也算轻松,虽然被清廷牢牢的挡在长江以南,甚至连大明帮助下夺占的浦口也再次被鲍超的部队夺回,现在鲍超驻兵三合镇,这个当年李秀成击杀李续滨和曾国华的地方,但太平军也成功的阻挡了鲍超部多次过江的企图,在经历过被封锁天京的危机之后,太平军对水军格外重视,大明出售的军舰中,一大半都被他们买走了。

    清军在长江北岸再次打造了铁通一般的江北大营,由江宁将军鲍超部统一节制。但其实鲍超根本就指挥不动别人,无论是像石头一样赖在安庆的曾国荃,还是在扬州大练兵马的左宗棠都没把他当回事。

    甚至可以说,鲍超部之所以选择驻扎在三合镇,主要是实在找不到地盘,左宗棠抵触他驻扎在苏北,曾国荃更是不允许他驻扎在安徽。现在江北彻底军阀化,苏北等于是江苏巡抚左宗棠的地盘,他的军队还需要扬州、徐州的税收支撑。曾国荃则牢牢控制着安徽,做着安徽巡抚的官,完全没有挪窝的意思,谁要敢来,曾九爷就敢跟谁动刀子。

    可以说离开了曾国藩,同时被曾国藩遗策肢解的汉人军阀集团,其实比曾国藩在的时候,更加没有凝聚力了。好处是,对清廷的威胁也小了很多。

    清廷最近这两年,可是真的受够了这些军阀的苦,打也打不得,还打不过,骂又骂不得,当然骂估计也骂不过,跟这帮人玩笔杆子这种事,可不是八旗那帮大爷能玩的活计。

    八旗吗,还是当兵吃粮是正途,起码慈禧和奕欣是这么想的,但他们的八旗大爷连当兵的本事都没了。

    朱敬伦送给这叔嫂一份大礼,富珠哩等一大批在大明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八旗官兵被送回了北亰,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虽然不行,可毕竟有过军事经验,也上过战场,让奕欣如获至宝,马上给了富珠哩一个总兵的头衔,让他挑选在京八旗子弟,编练一只洋枪队。

    这两年北方的形势就是这样,清廷和汉人权臣勾心斗角,太平军成功守住了长江防线,不但成功开辟了苏福省,而且占领了整个江西,积蓄实力,缓过了天京被围时期的窘境,但是要打一场打仗,他们的积蓄还是不够,经过多年的历练,这帮子泥腿子也明白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再也不敢什么都不准备就贸然北伐了。

    只是这两年太平天国已然恢复了生产,江南地区的生丝为他们提供了巨量的税收收入,他们能够大笔从大明订购军火不说,而且自己仿造了大明的拳头产品,托马斯大炮。所需要采购的,不过是更难生产的线膛步枪。

    朱敬伦记得,他们这两年可是购买了20万只线膛步枪,一百二十艘蒸汽战舰,以及上万门大炮,显然已经兵强马壮了,积蓄想必也有不少,但依然要借一千万两银子,他们的野心恐怕不小啊。

    北伐是肯定的,两年前李秀成曾向大明提议,要联合大明北伐,只要大明能攻占北京,他就愿意将江西让给大明。显然两年前他们就有信心只要大明能进攻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