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边柳,桥下春波绿

    第二章 河边柳,桥下春波绿 (第1/3页)

下午时间其实还早,刚下过小雨,微红的阳光穿透薄薄的云层,散在细碎的石子路上。

    这边位置有些偏,没有太大的店铺,除了几家贩卖日用品的小店,就只有一家茶铺还算有些规模。

    主人家在屋外以竹子搭了个雨棚,放了两张桌子,桌子一段距离之外建了个简易灶台,煮茶的器具整齐的放在灶台之上,想是认为今日不会有人过来,灶上并没有起火。

    这边是有些冷清的地界,环境清幽,平日里倒有些人来。临河的柳树下摆了棋摊,闲谈之余,偶尔也说些庙堂之事。

    这年已是新朝淳元七年的三月末了,与北戎长达半年的议和之事不久前终于定了下来,虽说最终增加了岁币,但比及一开始北戎提出来的条件,这尚且在新朝能接受的范围内。

    换句话说,议和签下的盟约对于新朝而言算是平等合约了。

    庙堂之上,几位相公此次破天荒站到了一起,那些反对的声音都被压了下去。

    唯一叫人难过的,大抵是传言里说不少御史联名上了折子参了几位相公,那位主导议和的秦相公已经请辞,怕是要退下来……

    茶摊老板平日里听得几位下棋的老人家说道,并也记下一些。不过庙堂之事又哪里是他这等小民能够妄加评说的,新朝虽不禁民论,但碍于眼界,升斗小民不可能论出什么来。

    至于说战争,更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北戎数度伐新,大抵也只是想着敲诈一笔,因此规模仅仅限于黄河以北,再往南也未曾踏过长江一步。

    江宁位处江南,自是安全得很,就算真的打了过来,也还有更南的地方可去……

    至于那些所谓的岁币,不多时新朝就能再度从北戎手里赚回来。

    南方是不知兵祸之重的。

    北戎若真过了长江天险,更南的地方恐怕也就没有机会去了。

    这些姑且都是后话了。

    茶摊的对面是一座桥,样子古朴,桥侧长了青苔,桥上的石刻久经风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