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定局?(四更各种求)

    第八十五章 定局?(四更各种求) (第1/3页)

夏风没有了春风的和煦与温柔,忽急骤,忽平缓,仿若女人变幻无常的脸。秦淮河上的一排垂柳妙曼的身姿多了一股洒脱与不羁,偶尔张牙舞爪的模样,像是要挣脱而去。事实上,确实有部分挣脱去了,被风卷到了河面,沉入水底,或是随着水流到了桥的那边。

    雨水已经频繁起来,自然也不再如春日那般轻柔。每每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砸落下来,随着满天的乌云将天严实的遮起来,偶尔雷声滚滚,叫人躲在家里不敢外出。

    一如近来江宁的局势,自从去年开始,百姓就没有好好的过上一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折腾到现在,诚然已经是一片人心惶惶。

    知府衙门前,每天过来请愿的士绅不知凡几,大抵也是在来之前分配了任务,红脸白脸的唱着,衙里坐堂的那位倒也表现得水火不进,这些人过来,他客气接待下来,过后却也是该怎样还怎样。那些往他府上送了东西的,这位也是做得决绝,贴了名字将礼物放在衙门口,似是闹剧,却叫人笑不起来。

    新朝立国几十年,江南士族很长时间被排挤在朝廷的决策层之外的,曾经还有着“不得让南方入政事堂”的隐形规矩。事实上,立国这些年政事堂大佬的位置基本上也一直掌握在北方人手里,有些家族甚至几代人都拜了相。

    到得淳元年间,才有江宁府的杜贤打破了这个规矩,主持可一次变法。当然在众多压力之下,自是无疾而终,杜贤也因此被赶出京城,还不曾到达目的地并接连贬了几次之后,杜贤上书请辞,闲居江宁。直到神武元年,重新被启用。

    杜贤之后,则是秦弼了,这位在杜贤退下来的五六年内接过其肩上的责任,在妥协与坚持之间,竭力为这个国家做些事情,直到北戎打了过来,老人亲自出使,与对方订下契约,最终背了锅再退下来。

    朝政大事,到得寻常百姓嘴里却也不如几句闲话要紧。这些事大抵除了那几位站在顶端的人会考虑,别的大抵也是看哪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