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适航审核

    206适航审核 (第2/3页)

很多人瞬间坚定了要来的念头。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不过,森林公园式的园区只限前山区域,相比葱葱郁郁的前山区,后山区就要单调许多,一山之隔,一眼望去则是平坦无界限的飞行跑道区。

    最近这段时间,在后山区的机库,陈文浩就带着通过招聘新组建的航空项目组,陪着民航总局适航认证机构派来的监察团队开展工作。

    航空项目组目前还不足二十人,成员主要来自国内科研所,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的对口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没什么大牛级的人物,倒不是公司开不起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而是在业内闯出名头的,大多资历比较深,对一家国内民营企业闯荡航空航天业的前景并不看好,自然无人应邀。

    不过这和陈文浩亲自挂帅项目组组长,并无直接关系。原因在于,从设计到生产,货运飞船的面世,除他以外无人参与,加持了外星黑科技之后,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只有他,才是最了解这项产品的人,独一无二。

    但是,做企业不应该是这样的流程。对于内部来说,这些新产品的出现毫无预兆,悄无声息,在感叹公司技术力量强悍,保密水平太高的同时,难免会有没有融入,不受信任的情绪滋生。在外星文明还不能对外公开的时候,如何建立团队,更好地消化外星科技,任重道远。

    说回适航认证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国家认为某型号的航空器和零件都达到了安全标准,允许它在这个国家的领空飞行。目前,适航认证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的FAA和欧洲的EASA两大机构。

    这套认证体系非常复杂,许多小国家没有财力和技术搞自己的认证体系,就往往采用这两大标准体系中的一个,只要通过了美国或是欧洲的适航认证,就可以在这些国家使用。实际上,这也是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能够共同垄断全球大型客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连规则都是他们定的,后起之秀想发展自己的大型客运飞机,自然是饱受打压,有时候甚至超出了市场竞争的范围。

    举个事例:有段时间,欧洲方面和老毛子闹不开心,不知道怎么的,盯上了老毛子生产的IL96,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直接宣称不安全,拒绝这个型号的飞机飞越欧洲领空。战斗民族哪这么好欺负,直接表示不取消禁令就断欧洲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然后,EASA怂了,立马表示IL96是安全的,可以飞越欧洲领空。

    所以,国内很早就开始搞自己的适航认证体系,也就是CAAC认证,其中很多方面参照借鉴了FAA。但欧美并不承认这个标准,只有极少的子项目认证能得到认可。倒是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认同中国的CAAC认证。

    正因为如此,CAAC认证其实很成熟,可以看做是老美完善了几十年的FAA认证的强化中国版。要审定一款新型号航空器的适航标准时,逐项按标准进行测试就是了。这次适航当局派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