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问道
第九节 问道 (第2/3页)
原处在开始有失淳朴的时代被逼疯逼死,激起世世代代的人们去追思。其实宗教有宗教的好处,宗教似“清居”,借助它可以关门自诊。
片言断语看不到“道”的全貌。我们可以再闪现圣目、慧思。以道德精神方面讲:暗合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要和“道”一样挫损一些锐气(亢龙有悔);去和谐平衡解除许多纷争;汇合大发展的真理事业(世间繁荣之光);充当自己是一摄广袤厚土的小小尘埃一般。人在世间永远畅通无阻的发展下去,不能高高在上,要弯下腰谦睦、同尘会合于生活发展的大潮中去。说绝对一些是:真理行通在象帝(不论任何天尊、主教)之先。
道是超越精神的!假如“道”是指作永远的行通之路径,它就是绝对的经验之谈了。从圣典古籍里读出“道”,这也许是老聃读《易经》后的燧炼,大胆猜想《老子》是《易经》的读后感!不轻易下结论并不代表不敢下结论,否则人们怎样去讨论呢?取因于这要说明白前师之道。
更深的道就上升到对人类的救亡图存的道面上了!
天下秘笈源于老聃,最真诚的诠释!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苍苍高天,茫茫大地,我们存身的境界为什么?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生灵自生自灭;圣人没有偏爱,听凭百姓黎民自生自灭。生身的一切都是上天惩罚的手段。
天、地变幻往复。
天地之间正好比像个风箱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鼓动它的风量越大。典籍累册议论谈章,对此题目数数纷纷失败,终归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虚其心,静其持!认识大的天、广的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来到至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掌握自然的造化与根本?“中”是民族智慧。中:中心,中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诠释最高境界。
真理可拿万事万物都作试验品。万灵窍在本源,处中守住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深刻奥妙的开始。传说孔子曾三次驱车南沛地去寻访老聃,老聃虽然游居不定终于见面,老聃与孔子促膝长谈,共同探讨各有玄机,不如守中解决问题的思想。前人近两千年前推出了“承天关,转地轴”也是指各有玄机,深入实质看问题了。“中、正”思想共同出自只有简单符号代表的无字天书《易经》。
古智也有我们以“神马浮云”来看待《河图·洛书》的存在,深藏着巨大的秘密却不具备说的能力。再讲辩说。谨慎地推理中,我们无法一句深探古识。
“……”
老聃道师开始提及万物的存在形式是什么,要守住这中间的奥秘。
天帝是来惩罚人类的;圣人也把人类当作这天地精神的祭品,一切初创阶段都是“无为无利”的,不因无为无利而且无名就停下脚步来。这种说法很悲观、郁闷而直接!因为狗是忠诚的代表,祭祀的时候常扎个纸狗作供摆,反想人类就不能遗弃天地、遗弃圣人吗?
人们就像囚禁在一个天地大风箱里,天地似虚而不瘪塌,动时就会感觉它是充满实在的,谁会吹说得再玄离也蹦不出这个圈!
人是感性的动物,也许花残月缺黯然泪下,有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