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正识

    第二十节 正识 (第1/3页)

道无为而能无不为。尊道与厚德,与厚仁,与厚义,对此方面是能理解多少呢?道的道理只可用“一”笼统地说,其至一无上,意思还是在原本的解释上发展起来的。

    德篇,在于以观察的眼光自然认识真实的天地,从而贯通认识道。

    德篇攻利方面读本放在道篇前,今人以研究的角度不适应这种排版。

    然而老聃创作奇学的时候先启发于德的顿悟;还是道的沉思?或者他以两卷简书传经于世。

    从而身后上至两千多年前就已产生释经的混乱涟漪。正确认识这事件,这才是老聃为善辩人施的局,以至辩真到N千年之后,公公说德篇在前,完全正确;婆婆说,道篇在前,完全正确!

    公婆皆有理,各自应当做的事都去努力地再造说理!……

    简单层次的道寻找心灵宁静的圣地。

    愉悦地做自己本性上的人,像“大树”一样聆听到自己生命里的声音。像菩提树一样舒展生命,得缘菩提、坐悟六载的悟者理论被白马驮来在华夏开枝散叶。

    释迦为了开悟用出六年时间里什么也没有去做,释迦皇子找到“真朴”的奇点,舍弃皇室荣贵生活,出俗为僧追求“极乐”意境。

    见素抱朴,信任朴素,自然就是你解决困惑的大师。

    道永远是順任自然的,但又无所不能。君主也会遵道而行,寻着有佛成道时,万物依然自然生长。

    生长之至而致使私贪欲产生,到这个时候就会想到用我的真朴之道来镇抚它。用真朴之道来镇抚,就不会受外在牵役。

    人若归根至道,会增长能力。杜绝私欲,万物自然宁静,天下自然安定。

    悟自然之深刻本为自然。私贪欲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人不一定要学历高,心里境界高更好。舍弃浮华,不就这吗?也有因病辍学的,只要有不放弃学习的精神,非不可刮目相看呀!

    永恒的大道始终无为,但是却取得了无所不为的成果。丰富多彩的自然成果中可以去沉寂在菩提树下、侧听世间的万籁之声、张扬生命、坐忘参禅。

    怎样成就了至诚不移的客观规律的呢?

    就在道表现于世界。极纯的“道”、“德”的性质起了至恒作用。真正至尊至贵,养育了万物又不为己所主宰。万物自然宁静,天下自然安定是多么惬意,这说法有得说。

    当然也有不稳定因素。拿宗教说说吧!上帝耶和华制造了人,再派下撒旦使人类畏惧他,使遣厄尔尼诺(上帝之子·圣婴)祸患整个全人类。宗教表述着一些信息,让人深尝了教训才知道上帝要敬畏——这是西方宗教的中枢(中心思想)。

    在东方是行为必须尝其果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