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举止

    第二十九节 举止 (第2/3页)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来源于无为之为则无败,开始的时候当然介于无为的状态了,琢磨起来真没啥意思,这句话说得含糊。

    伏羲画《易》,而他又每每做事问《易》来求安找泰。原理是准备做事要先认识天地,因为人在天地间。人民常常一开始也会犯错,原因是没有“做事的司南”。前贤圣人(当然就包括伏羲)不依靠私欲、冲动做事,这就是做事的程序不乱。

    天下秘笈源于老聃,最真诚的诠释!!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抑弃自我之智而才能真悟真智,才能明白世界、明白一切事情。

    从前善于行道的人,却不是使人们聪明显显、精巧伪诈,而是用“道”来使人们憨厚愚钝。

    国家所以难治理,都是因为他们越来越智巧心机多,这样再用智慧来治国,智上加智是国家祸患的开始;不用那聪明再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智领导愚,智愚;愚领导智,愚智。这两种醒目值得停顿仔细思考的公式,要常认识。它将相反相成、言之有序的发展。盛德若不足,大智若愚,就像微妙深奥的德性。这种德性精深宏远,它的意义与万物同归类于“道”,映射出社会本相。道也含藏着愚性,烈士们舍弃自己生的希望而给予别人。

    深也、远也、与物反也。愚化人们,而不讲“圣人”人治,这也是顺道而驰。这里说的方面有些深了,因为奴伇人民是世间大害,渐露各种弊病。然而制度确立已久了,这变味了的社会从哪里突破,贵民轻君,从自然中找出治理大纲。

    首先打破贵贱说的平衡:守贱才为贵、世无常贵。贵也在变量中。这样的艰巨任务谁能做?只能由后来精明人物的鬼谷子去辩说!老聃怀疑了当世的后周王朝社会,但苦于无解。“道法自然”的用量又实在无力,最后憧憬演化为自然无为的原始社会,有些无奈于走向极端。就连很能崇拜他的学生孔子在《中庸》中点破这样的想法是无解的结局。

    继承伏羲思想作社会发展猜想的三大高人:老子、孔子、鬼谷子。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之说,用后人庄周的评论说:被弑君篡位的小人像偷东西的大盗一般连人伙同思想一并窃取到了,孔子郁闷一生。

    然而负面看出是维持封建统治的进步思想。水到渠成,获得思想依据后使社会向封建顺利的过渡。

    玄德:是扶正德,以德解决问题,德的世界说话。长出千里眼、生出八方耳、获得三头六臂。

    德一旦上阵:聚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聚众人的眼光看着。包揽万象,广域的自然景象,其中的奥秘谁又能说得清。

    众人每天看着还是一片玄茫,在玄茫中前进。茫证道途,是因为在道的面前人人都会茫然自失,茫然不解、茫无头绪。

    怎样看待大家吹捧的大智:草草众生的把戏儿,显智反而得愚。没有贱、没有贵,只有幸运儿。噢!谢天谢地!

    小智自私;大智皆忘。说了就跟没说一样。老聃说了,说出就感觉得乏淡无味!谁又能说得他是大辩家呢?说话若翻江之水滔滔不绝的庄周认为。

    表浮词意上看老聃还推崇愚民一套,这样理解然而文章的深意宗旨又抓不住了。他的愚民又随时拉进了玄德。玄德式的愚民!又再拷问了:德能愚民吗?那广意的智也不纯粹了,所以有小智、大智之分。

    有傻劲,说得上爱,德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