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章 与朝廷对抗的兵马,萧节帅,打不打?

    704章 与朝廷对抗的兵马,萧节帅,打不打? (第1/3页)

    人性不能单纯靠好坏而做定论,一辈子也不适合只被打上一个标签,这句话在姚平仲的身上倒也能得到一定的体现。而且以他前半生、后半生的事迹来看,也完完全全是判若两人。

    曾经的姚平仲不仅是个沉稳勇猛的将才,同样有傲骨气节,他见不惯童贯的某些行径,便更他摆明了不愿受他节制。可同样姚平仲也有私心,当金国决议南侵之后,种世道、种师中奉旨统军拒敌时,姚平仲也同样有因不愿战功被种氏独占,是以自作主张,却导致计划失败的行径。

    尤其是后来姚仲平的伯父兼养父姚古,与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率部戎卫河东路太原府的时候,还是在朝廷遣使者督令两军速战时,姚古所部逾期不至,错失良机。也导致了种师中腹背受敌,在不得已退军之后仍兵败战死。

    虽说姚古延误战机的因由只得深思,可是结合姚平仲、姚古等姚氏将门因与种氏一脉之间的争强好胜,当年宋初名将潘美都因未能及时率军驰援,致使杨家将门先烈杨老令公被敌军捉拿身死,都被后人唾骂贬低成了戏曲里面一肚子坏水的大奸臣潘仁美。

    之后镇守河东路威胜军的姚古又因没有摸清敌情,以为金国大军压境而无力抵抗便擅自撤退,组织东京保卫战的抗金名臣李纲追究罪责,不但斩了姚古麾下亲信,勉强保住人头的姚古也被贬置岭南广州,从此一蹶不振。这倒也颇为讽刺,姚氏不愿种氏在西军一家独大,可是当老、小种经略相公先后壮烈成仁后,西军姚氏一脉不仅没有再重现西军的荣光,反而在史载中留下了无法遮掩的污点。

    或许也是看到养父那般凄惨的下场,以及打了多年糟心的仗已经心生怠倦,当年在边庭意气风发、敢于硬怼童贯的西军小太尉姚平仲在一次偷袭敌军未果(还只是金军已先行撤离,己方兵马并未损失战败)的情况下,他竟然离了行伍跑至华山隐居,后来又担心易被朝廷寻到,便逃至蜀地大面山一处人际罕至的石洞隐居。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寻他无果,直至宋孝宗年间,已经八十多岁并且身子健硕、步履如飞的姚平仲这才又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萧唐现在看姚平仲神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