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荀子四道

    第314章 荀子四道 (第2/3页)

,是国家的制度,是荀子之礼的体现,荀子重礼,就是‘名分使群’奠定的。荀大先生没有修此道,但荀家老三和老四,都修此道,二先生修的是‘天人相分’。”

    方运道:“可惜无法见《荀子》原本,我对虚一而静极感兴趣,这才是荀子晚年的最强之道。这虚一而静,能让人保持谦虚专一的态度,从而看到最为本质和最为真实的一切。荀子当时能封亚圣,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他领悟了虚一而静。”

    “是的。有半圣言,荀子后辈只修前三道而不修‘虚一而静’,必然会走岔路,荀烨就是,只知贵贱而不知虚一。荀子的前三道都有争议,唯独虚一而静无人质疑,尤其《劝学篇》,是虚一而静的初步体现,字字珠玑,诵之满口生香。”

    方运脑中不由自主浮现“锲而不舍”“青出于蓝”等词句,都是源于《劝学篇》。

    “只可惜,荀圣太过……直接。”孔德论道。

    方运笑道:“何止直接,骂墨子的思想是禽兽就不提了,在自己的书中直说孟子的性本善是错的,从而引发了近千年的性善性恶之争,至今没有定论。直到圣陨前,荀圣才放弃批圣。可惜他虽服食延寿神果,终究在外游时受伤,早早离世。”

    “我观你似乎对‘名分使群’不喜?”

    方运沉默片刻,道:“我赞同亲疏有别,也赞同人有分工,至于其他,不便多言。”

    孔德论微微一笑,方运始终不提贵贱,足以说明一切。

    “那性善性恶呢?”

    “这我倒觉得没必要争,反正无论天生无论是善是恶,既然孟子荀子都认为后天可以提高,那就应该注重如何提高,没必要舍本逐末去争什么原本如何。”方运道。

    孔德论点点头,道:“虚一而静之道,不在荀家。荀圣临终前,把相关的典籍放在圣院。荀家弟子皆可翻阅,但非荀家弟子必须有足够军功才能阅读。等你文位到翰林,或许可以一观。”

    “嗯,我记住了。”方运道。

    “守律一直向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