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似曾相识的策论题

    第362章 似曾相识的策论题 (第2/3页)

成为进士主政一方的时候再慢慢完善。

    方运研好墨,脑中灵光一动,想起百年前也有过一次乱考,而一位考生的经义好,至少能得乙上,但策论不佳,也就是丙等,极可能落榜。但他别出心裁,把经义中的思想运用到策论中,最后考官将他并不出色的策论评为乙等。

    考官的结论是因为他的经义实在好,那么他的思想运用到策论中,无论策论水平如何,至少应该得乙,但另一位考官不同意,只能请圣裁,最后半圣点头认可,那位考生得了双乙,成功成为进士。

    冯子墨曾道,破乱考之术,就是在乱中寻求秩序,若才华不足,那就老老实实写自己擅长的,若是才能足够,那就统一诗词、经义和策论,乃是上上之策,因为科举考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若一个人的诗词得甲,其余两科是丁,依然无法被录取。

    长处尽量长,但短板不能太短。

    方运再次陷入思索,自己的经义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巅峰,只能是经义思想统一策论和诗词,不能改经义。

    方运看了一眼自己的经义,破题的第一句就是“天命在人”,突然一笑,因为这个破题和策论第一题有着高度的统一。

    天命在人,那不仅可以让自己居住的地方安居乐业,也应该使侵害自己的敌人得到惩罚!

    方运无声一笑,提笔要写,但随后愣住了。

    “造化弄人啊。”方运轻叹。

    荀子的四大圣道中,其一就是“天人相分”。这天人相分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天和人隔离,而是说,天虽然生成了人,但不能完全决定人族的社会,但“君子理天地”,是说人族到了一定时候可以主宰天地。

    方运说“天命在人”,是符合荀子思想中的“天生万物,人为最贵”的理念。

    而利用生态平衡灭蛮,就是人族在掌控天地,就是在“君子理天地”,与荀子的思想极为相似。

    但是,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孟子的“天命论”又有所不同。

    孟子的理念是,人要顺应天道敬畏天道,最好要在思想和道德上与天道相合,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有共同点,但也有分歧,那就是人是否能“超越”天。

    孟子认为人最高的境界也不过是和天一样,但荀子却又认为人能控制天,只不过没有说出“人定胜天”四个字而已。

    想到这里,方运无奈地摇头,圣道实在太复杂了,光荀子一个人就能让人精神分裂,赞同荀子的分工论,但很难赞同贵贱论,可又赞同天人相分和人定胜天。

    这篇策论若是写下去,必然会和性本善或性本恶一样引发相关世家争论。

    方运以前支持孟子的思想,但现在又不得不支持荀子的思想。

    方运思索片刻,决定还是用更稳妥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现在与荀家交恶,若是自己肯定荀子的思想,荀家的有志之士愿意化解,但其他荀家人不可能忘记他文压荀家的事情,所以没有必要去做无意义的迎合。

    而孟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