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阿离孤儿院

    第56章 阿离孤儿院 (第1/3页)

《火柴天堂》是台湾歌手熊天平的代表作,发行于1997年,对方曾凭此荣获第八届金曲奖流行音乐类最佳作词人奖,声名鹊起。

    就意境和内容来说,无法不让人联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甚至可以推断,灵感就是来源于此,毕竟《卖火柴的小女孩》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想必熊天平也应该读过。

    江离敲打着杯碗,用心感受,尽量将节奏、声音控制到最好,搭配组合,即成一曲动人的旋律。

    仿佛在下雪的夜晚,走过寂静的街道,蹒跚前行,手中紧握一大把火柴,这是可以带他到天堂去的希望,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救的不是人命,而是心命。

    心不死,虽命止,我亦往。

    当——

    当江离敲下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屋子里鸦雀无声,却有余音袅袅,在人耳边,回旋徘徊,经久不息。

    夜已深,孩子们都沉入梦乡,江离正向老院长了解情况,涟漪蜷缩在他怀中,似乎睡着了。

    从老院长嘴中,江离得知了这家孤儿院目前面临的危机,没有足够的后续资金支持。

    原来,这家孤儿院主要是由本地一家企业援建而成,该企业每年都会提供一笔不菲的资金,但可惜的是,去年这个时候,企业倒闭了,孤儿院无法拉来其他援助,只能向政府求救,政府虽然拨了一笔救济金,但还是处心积虑想将这个包袱甩掉,一年的时间里,前后已经送出二十余小孩,或是被收养,或是寄居在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中,孤儿院的工作人员也是几经裁减,到现在只剩下四人。

    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消失在眼前,老院长心如刀绞,却有心无力,孤儿院目前连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比较艰难,更别提其他方面的工作。

    孤儿院现在就像那个在雪夜里赤着脚行走的小女孩,追逐着那一抹温暖的火柴亮光,不知前途在何方。

    江离听罢,心中已然有了决定,温和地笑道:“我愿意提供援助。”

    老院长原以为江离是准备以个人名义捐赠一笔小款尽尽心意,但没想到竟然是一百万,整整一百万,犹如天上掉的馅饼,让人不敢置信。

    江离同时向政府申请完全接手这家孤儿院,每年至少都将提供一百万的资金援助,政府喜出望外,工作效率出奇的快,当天便审核完毕,并颁发了一张证书予以嘉奖,民政局福利科科长还亲自到场举行了一个小型揭牌仪式,孤儿院正式更名为“阿离孤儿院”,纳入江离名下。

    福利科科长走的时候面露疑惑,因为江离的脸孔似乎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究竟是谁,多少年后,不禁慨叹,当初有一次曾经和那个人套近乎的机会,却是错过了。

    错过了,便没有了。

    江离对一百万资金做出大致安排,除了满足正常物质需求,改善生活条件,进行康复治疗,还必须聘请专业老师开设教育课程,重点放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