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极致5——奇迹

    第四百八十六章极致5——奇迹 (第1/3页)

    正文 第四百八十六章极致5——奇迹

    盖达尔用木材作为飞翼的主要外部材料,主要是苏联由于战时重要金属资源的供应相对紧张,外加所有人原本对这个超乎寻常的设计并不报以多大的期望,显然不能用宝贵的铝合金,以木为主设计制造也是有些不得已而为之。

    被林俊命名为“幽灵”的这架飞翼不仅仅其它部分有点无可奈何凑合的味道,起落架用的都是现成货,是从报废飞机上拆下来的,而起落架舱盖板是两个木匠的杰作,纯手中制作。

    机身表面处理倒不能说是凑合性质,虽然是手工,但高尔基研究所增调的木匠和油漆工显然技术高超,整架飞机表面被打磨得非常光滑以减小空气阻力和被强风撕裂蒙皮的危险。

    油漆匠们给它刷上了一层细密的航空油漆,选择了暗灰色是因为其它油漆数量不够。“幽灵”机身上实在找不到多少外露的金属件,机腹部的裸露金属件几乎没有,只有翼尖那么一丁点。

    多项巧合的结合,让“幽灵”对地面上发射而来的雷达波变得非常麻木,加上它那异乎寻常的外形起到了散射部分雷达波的作用,更不用说木头材料对雷达波的反射能力远远低于金属---就因为这样,它还没飞出多远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几名雷达操作员能看到两个光点,那是两架米格1的反射信号----明知道那架绝密飞机距离米格最多几百米,但就是看不见!

    就是把附近所有雷达都打开对准方位都没用!

    不过雷达操作员们很快就继续沉稳工作,因为它们的设计师来了:今天苏维埃雷达设计师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拉斯普列京就在茹科夫协调工作,也被受邀观看“幽灵”的试飞。****在塔台上得知雷达失去目标后,同负责安保的军官一同乘车赶往报告的雷达站。

    最终得出结论,不是他设计的雷达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飞机本身的原因!

    其实雷达操作员们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他们对那些小巧的Po-2也是无可奈何:一旦它们飞得稍低些,信号不仅仅会被地面杂波湮没,Po-绝大部分机体的木材结构对雷达波反射很小。\\\\\雷达常常失去目标。

    林俊倒是不奇怪,“幽灵”外形太过于独特,加上木质外壳,雷达反射面积原本就不大,跟丢了正常。不过还是非常高兴,多项隐身地功能总是好事:加上它是架高空飞机。就是夜间,德国人的红外线探测装置也会因为飞行高度的原因而对其无能为力----DP-1-2绝对是个大热能散发器,但在万米以上高空,想探测到这点热量就难了!

    伊留申科正驾驶飞机向南飞,飞出几十公里后进行弧形转弯,继续爬升。因为试飞次数有限,它的具体性能还没有掌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