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解惑

    第341章 解惑 (第2/3页)

廷的立功受奖了,恐怕被立马被一些大臣弹劾,到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

    不过,李子霄心里也是有着一丝底气的,抬起头来看向卢象升不慌不忙的,说道:“下官就先谢谢卢大人了。

    下官的这些屯军是多了点,但下官也是没有办法,只因年前河南一带粮食歉收。

    开封府凤阳府等地无数流民,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拼命涌往永城,一时间小小的永城县竟然聚集了六七万流民。

    而当时归德府粮库已空,已无力赈灾,如果继续让情况糜烂下去,这些流民保不住要闹出大乱子。

    下官只要想办法,将这些流民在永城县进行安置,最后不得挑选其中数千精壮编入军户。

    下官最后努力化解了这次流民的危机,没有开口向朝廷要一份钱粮,下官只能说尽力了,就算到时候朝廷责怪,下官也问心无愧。”

    “哦!原来如此,倒也是个好办法!”卢象升平静的说道。

    卢象升不是蠢人,一听就明白了,李子霄这番话半真半假,但卢象升不得不承认,李子霄这种办法,也不失为解决流民暴动的办法之一。

    卢象升记得,在宋朝的时候,每当遭到什么天灾**时,朝廷害怕那些流民造反。

    就会从那些流民中,挑选精壮,尽数编入厢军。

    这样的话,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流民,就是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朝廷自然也就不用害怕他们造反了。

    虽然李子霄只是介绍了一下大概,但卢象升也能想象得出,当时永城县内紧张的气氛。

    六七万没吃没喝的流民,聚集在不大的永城县境内,那简直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啊!

    而且期间还有乱军,在流民中煽动挑拨。

    当时李子霄的焦虑心情可想而知,出此下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理由说到哪都行得通。

    李子霄的这个回答,让卢象升还算满意,到时候卢象升回到朝廷,也有办法堵住一些人的嘴。

    不过卢象升却还有一个疑问。

    他接着问道:“不过本官观你这些士卒,训练有素,看起来久经战阵,可不像是没见过血的样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子霄闻言,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前些日子,在保定府一处叫马官营的地方,曾与鞑子血战了一场。

    几日前,更是带手下将士在顺德府和鞑子打了一仗,保住了顺德府,然后才东进遇上卢大人被鞑子围困在贾庄,才出手相助的。”

    “哦?之前李大人已经和鞑子遭遇过两次了?战炽如何?”

    一听李子霄已经和鞑子兵打了两场,卢象升的兴趣就来了,连忙追问当时的战况。

    “还好,当时下官率麾下八千士卒,保定府马官营一带,与三千兵马鞑子血战了一场,将其全歼,斩获了三千余鞑子首级,逃走者无几。

    第二次,我率三千士卒支援顺德府,与城外七千多鞑子激战一日,最后歼灭鞑子两千余人。”李子霄语气平静。

    “什么?两战斩获鞑子近五千余首级!”

    这下整个大帐都沸腾起来,就算是卢象升也被震惊得站了起来。

    他伸出手指着李子霄,不可置信的问道:“此话当真,李大人你可知谎报军情,乃是大罪啊!”

    李子霄也站了起来肃然道:“卢大人明鉴,下官绝不敢欺瞒朝廷与大人。

    马官营一战我们斩获的三千鞑子首级,目前还在我军中,已经命人将他们用石灰腌制,加上现在天寒地冻,保存的还算完好。

    至于顺德那一战,最后我用那些鞑子的尸体,换回了上万被鞑子俘获的大明百姓。

    况且顺德知府与顺德兵马守备,应该已经亲笔书写了报捷奏章,上报了兵部,相信卢大人到时候不难查到。”

    “走走,快带本官去看那些鞑子首级。”卢象升激动的没心思继续吃饭了,拉着李子霄就往外面跑。

    很快,李子霄就带着卢象升来到两辆大车前,这两辆大车就放在冰天雪地里,已经被大雪覆盖。

    大车上面装着好几大麻袋,卢象升解开一看,里面全都是一颗颗人头,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还真是鞑子的首级,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