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皇太极的决定

    第524章 皇太极的决定 (第2/3页)

多是举国之力,来打这一仗。

    同时,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战略打击目标的选择,作战时机的掌握,用兵方略和临阵指挥等方面,都表现非常出色。

    这种情况下,鞑子大获全胜,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时空内,此时松锦战事,却因为李子霄而发生了小小的转折。

    先是,因为洪承畴从李子霄手里买到的那批火炮和火铳,让明军在此时与鞑子,在松山、杏山一带的交手中,并没有太落于下风。

    这就让洪承畴渐渐多了一丝底气,至少比原本历史上打得更加放开手脚了。

    至少,此时鞑子在与明军的战事中,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

    而现在,李子霄又在镇江兴风作浪,让皇太极有了后顾之忧,更加给松锦一战增添了变数。

    济尔哈朗听到皇太极坚决的口气,也就知道,皇太极这一战是打定了,不可能让他从锦州退兵的。

    “那镇江那边怎么办,就凭以伊尔根觉罗多罗手里的兵力,难以阻挡李子霄,此人还真成了咱们的心腹大患了。”

    济尔哈朗冷声说道。

    “我们辽阳,连山关,青台峪那边,还有多少人马?”皇太极思索了片刻,开口问道。

    “回皇上,这些地方的人马,早就被我们调动一空了,现在除了凤凰城,还有伊尔根觉罗一部外,还能调动的,也就只有威宁堡的守军了。

    除此之外,我们最后一支人马,便是镇守盛京的……”

    “盛京守军不能动。”济尔哈朗还没说完,皇太极就打断了他的话。

    “是。”济尔哈朗听到皇太极的话,也是躬身点头道。

    他当然也知道,皇太极是不会动盛京守军的,那是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岂可轻动。

    这个时候,包括皇太极在内的鞑子高层们,突然发现,他们手里此时还真的无兵可派,去对付李子霄。

    实在是,鞑子军虽然战力强横,但他们人数太少了,鞑子八旗全军不足七万人,这一战动用了三分之二还多。

    剩下的,全都是蒙古八旗,以及汉八旗组成的汉奸军。

    而且,皇太极还需要留下一支精锐力量,拒守盛京城,那是鞑子的京城,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动盛京的守军。

    而剩余的鞑子人马,还需要驻扎其他地方,如此一来,能让此时皇太极派去对付李子霄的人马,就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至于此时从他们这里抽调兵力的话,没人敢说。

    笑话,此时他们在锦州面对的,可是洪承畴手里的十三万多的明军精锐,即便是他们现在手里也有十一万人马。

    可皇太极等人,依旧不敢说,这一仗他们能打赢。

    现在,从锦州前线分兵,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者说,锦州距离镇江足足有八百多里地,远水解不了近渴。

    “让威宁堡的守军,支援伊尔根觉罗多罗吧。”最后皇太极开口说道。

    “皇兄,要不让我去镇江吧。”

    这个时候,多尔衮突然开口,对皇太极说道。

    “不行,这里的战事还需要你,镇江那边交给伊尔根觉罗多罗就行了。”皇太极拒绝了多尔衮的要求。

    皇太极虽然对自己这个十四弟,一直充满了警惕和提防,但皇太极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十四弟在领军打仗上,是非常有才能的。

    此时,皇太极在锦州的战事,还需要用的皇太极,在皇太极看来,此时锦州的战事,远比镇江那边重要多了。

    多尔衮看到皇太极拒绝了他的请求,也就不再说话。

    这个时候,皇太极看向下方跪着的,那个送信鞑子士卒,开口说道:“你回去,告诉伊尔根觉罗多罗。

    让他务必在镇江缠住李子霄,等待威宁堡的援军到达,然后给朕将李子霄此人赶下海去。

    决不允许他在镇江站稳脚跟,更不允许他霍乱朕的子民。”

    “喳,奴才遵命。”那个鞑子士卒应声,退了下去。

    随即,皇太极对着众人,沉声说道:“看样子,锦州的战事不能久拖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