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崇祯想议和

    第671章 崇祯想议和 (第2/3页)

小心谨慎,不要被外人察觉到。

    朕会给你一道手令,让镇守南门的将领,为你们提供方便,即便你派人晚上出城,只要出示这道手令,也会有人跟你们开门。”

    崇祯亲自颁了一道手令,递给陈新甲,郑重的说道。

    陈新甲接过那道手令,保证道:“皇上放心,微臣一定办好这件事。”

    陈新甲此时在心里,是既忐忑也激动。

    陈新甲忐忑是因为,这件差事有不小的风险,一旦不慎,消息走漏出去,他很有可能会被崇祯当成弃子。

    而让他激动的是,如果这件事他办好了,日后他必能更得崇祯的信任,或许能取代卢象升,也坐一坐首辅的位子。

    “去吧。”

    “是,微臣告退。”

    陈新甲带着手令离开皇宫,便立即安排亲信之人,趁夜出城和鞑子会见。

    很快,陈新甲派出去的人,就和阿济格的鞑子接触上了。

    与此同时,多尔衮率领的八万余打字的大军,也在继续朝着大明京城逼近。

    而在大明京城周围,此时也有不少大明官兵人马,正朝着京城汇聚,到了九月六日,汇聚在京城周围的明军,已经达到二十余万人。

    这还不包括崇祯下令,让山西总兵贾长鸣,山东总兵刘泽清,以及李子霄赶来勤王的兵马。

    到了崇祯十五年九月八日,多尔衮率领的鞑子南路大军,一路烧杀抢掠,终于赶到了大明京城五十里外的通州城外。

    而这几天里,阿济格率领的鞑子西路军,除了留下两万人马,继续驻扎在京城西北方向外。

    他将其余人马全部撒出去,绕过京城,朝直隶南面一路烧杀抢掠过去,最远甚至到达了涿州。

    阿济格就是要给朝廷,造成一种假象,不让大明朝廷知道他们这次真的的劫掠目标,其实是西面的山西境内。

    同样,远在关外宁远城内的吴三桂,也终于收到朝廷派去的十万火急求援。

    随即,吴三桂便点齐两万关宁铁骑,准备入关,但他们的行军速度,却完全与他们‘大明最强骑兵’的称号不符。

    从他们离开宁远城,到进入山海关,他们足足走了两天。

    此时关宁铁骑经过上次松锦之战后,吴三桂暗中清除异己,安插亲信,此时的关宁铁骑,早已经为吴三桂是从。

    所以,对于吴三桂为何如果慢吞吞的行军,他手下那些将领们,也不会质疑。

    同样,这个时候山西总兵贾长鸣和山东总兵刘泽清两边,他们的勤王人马,还都没有出发呢。

    只有李子霄的人马,此时进入到了保定府定兴一带,但随即李子霄也下令,让军队行军速度慢下来。

    因为,李子霄从韩铜的斥候回报,他们在北面涿州,发现了鞑子骑兵的踪迹。

    李子霄相信,这个时候鞑子应该还不知道他们大军赶来消息,毕竟距离鞑子入关,这才过去不过十二天的时间。

    按照以往鞑子入关的经验,大明周围州府赶来勤王的人马,最快也得在半个月后才会有人赶到。

    现在李子霄就准备,趁鞑子不知道他率军赶来的机会,看看能否有机会阴一次鞑子,最好能将其重创。

    李子霄相信,就算鞑子来了十余万大军,他们想要攻克京城,应该也不会那么顺利。

    毕竟,京城内有卢象升坐镇,而大明京城周围,光是那些卫所军,就足有二十多万。

    但李子霄随即心里一沉,他突然想起了历史上,李自成的闯军在攻到京城后,完全是并不血刃的,攻入了这座此时大明最大的城池。

    因为京城里,有带路党给李自成打开城门,引闯军入城。

    李子霄担心,此时历史早因他的出现而改变,万一这次鞑子真的是来强攻京城的,城内再有人主动为鞑子打开城门。

    那时候,京城恐怕就会守不住的。

    不过,对于李子霄来说,到底是鞑子攻破京城,还是后面由李自成攻克京城,对他来说都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如果这次真的是由鞑子攻入京城,那么他就得改变后面的一系列计划了。

    “来人,传令给韩铜,让他摸清楚前面的情况,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