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大明,不议和

    第833章 大明,不议和 (第2/3页)

 只不过,当崇祯派去开封传旨的使者,却没有见到李子霄,被卫宏等人告知,李子霄还在倭国呢。

    李子霄不在,就没人能敢接崇祯的圣旨。

    传旨的太监在被卫宏等人拖延在开封,好吃好喝招待了近一周后,才会准备返回京城。

    卫宏他们这么做,也是李子霄授意的。

    对待这次崇祯的旨意,李子霄就一个对策,那就是拖。

    拖到李自成出兵东征,拖到李自成攻破京城,拖到大明灭亡,到时候华夏的局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而就在崇祯调集国内北方明军,在山西各个城市关口布防,防备李自成的闯军,并且传令李子霄出兵进攻李自成时。

    崇祯在京城也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建奴这个时候派使者来?”

    崇祯坐在御书房内,听着王晨恩的汇报,有些疑惑不解。

    没错,就在这个时候,鞑子的使者抵达京城。

    “承恩,你安排一下,明日,朕接见建奴使者。”

    崇祯想了想,还是决定见一见鞑子派来的使者,看看鞑子这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圣上,不需要在朝堂上,与诸位大臣一起接见建奴使者吗?”

    王承恩询问道。

    “不用了,朕还不知道建奴使者这次来的目的,现在朝局本就动荡。

    为了稳妥起见,朕还是先单独见见这个建奴使者,看看他们要做什么再说吧。”

    崇祯疲惫的摆摆手,解释道。

    “是,老臣这就去。”

    到了第二天,崇祯在自己的御书房,接见了那位鞑子使者,询问他的来意。

    结果,那个鞑子使者竟然是代表清国,向大明提出议和的。

    “你们想要议和?”

    崇祯脸上带着冷笑,盯着身前这个汉语流畅的鞑子使者,开口说道。

    “是的,陛下。

    我大清新皇刚刚登基,认为这些年来,我们两国征战频繁,将士死伤无数,两败俱伤,劳民伤财。

    我大清新皇仁慈,希望可以改变两国敌对状态,达成议和协议,不再征战,开通边境贸市,让两国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这名鞑子使者巧舌如簧,说的那叫一个好听。

    但实际上,这是多尔衮等鞑子高层们,想出来的一个迷惑崇祯的计策。

    他们假意和大明议和,就是想让崇祯放松对关外鞑子的警惕,然后可以从山海关调兵,去对付李自成。

    这样一来,鞑子大军想要攻克山海关,杀入关内,就要容易很多。

    面对鞑子使者的花言巧语,崇祯也不是傻子。

    这么多年,大明在鞑子身上吃了多少亏,鞑子想要入主中原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这个时候,崇祯要是真的相信了,这个鞑子使者的话,才真叫怪呢!

    崇祯虽然一时,也没想明白,鞑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他相信背后一定有阴谋。

    此时,崇祯庆幸没有在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召见这个鞑子使者。

    要不是,这个鞑子使者这番求和的言论一出,恐怕整个大明朝廷的文臣武将,都要赞同和鞑子议和,甚至为之欢呼了。

    可是,崇祯心里并没打算和鞑子议和。

    于是,崇祯望着下面这个鞑子使者,一字一句的说道:“大明,不议和。”

    “什么?大明的皇帝,你说什么!”

    这个鞑子使者也没崇祯的这句话惊呆了,一时都怔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崇祯会是这样答复。

    按照这个鞑子使者来时的想法,这些年来,明军和清军作战,基本上就没赢过。

    反倒是鞑子这边,屡屡击败明军,甚至数次入关劫掠,将大明整个北方糟蹋了个遍。

    而现在,大明国内更是乱寇四起,最强的两支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坐拥几十万大军,甚至都已经称帝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抛出橄榄枝,主动和崇祯议和,想必崇祯一定会欣然答应的。

    甚至哪怕是,他们趁机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到时候崇祯也会让步答应的。

    比如,让崇祯想办法,诛杀李子霄。

    就如同当年,鞑子让人陷害袁崇焕,让崇祯杀死袁崇焕那样,他们打算故技重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