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八章 苏毗羊雄

    第一千七百五八章 苏毗羊雄 (第1/3页)

    勃论赞刃看着自家兄长的脑袋很是疑惑不解,同样是父亲的儿子、从小大到吃着一样的食物、就连经受的教育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为何兄长这脑袋就好像比自己多了什么东西一样?

    是不是自己生下来的时候脑袋里就少了什么?

    “为何兄长能做出这样判断呢?”

    “很简单,赞普既然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之战略,就说明他根本不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原因有二,其一自然是他充满信心自认为只需全力一击就可以将咱们彻底击溃,收复所有失陷之城池,其二则是想要借由咱们之手一点一点消耗那些不肯忠于他的部族之实力,譬如赤桑杨顿,这个时不时顶撞赞普、自持功高的部落首领,所依仗的便是其部落之实力,时刻威胁赞普之统治,但现在勒布杰将其部落五千精锐一战葬送,赤桑杨顿不仅不敢如以往那样动辄反对赞普,甚至必须彻底忠于赞普,否则就要遭受其余部落的联合打压。”

    说到这里,论钦陵叹了口气:“所以别看咱们现在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实则是在帮助赞普剪除异己,他忌惮谁、想要削弱谁的实力,谁就会出现在咱们前进的道路上。等到这些部落全部被咱们打一遍,赞普的统治就愈发巩固,看似吐蕃实力受损,实则赞普实力大增。”

    可即便如此,他却不得不打、不得不胜。

    “但任何事都是有限度的,赞普不可能将所有反对他的势力都送到战场上消耗掉,那样会引发恐慌,说不定有人要造反了。而赞普素来最大的心腹之患就是苏毗国,所以若无意外,咱们就将在花石峡遭遇苏毗国的大军,这将是一场恶战。”

    大唐的权贵们中间如今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论钦陵对这句话击节赞叹、深以为然。

    噶尔部落之所以发动战争攻略吐蕃是如此,而赞普在地域噶尔部落进攻之时也是如此,“战争从来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何等智慧绝伦之哲人才能说出如此鞭辟入里之言?

    所以说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财富、技术,更在于对事物之理解。

    与充满智慧的唐人相比,吐蕃人更像是茹毛饮血、无知愚昧的野人……

    这也是禄东赞父子一致赞同倾向于大唐、甚至在将来阖族内附于大唐的原因。

    既然算准了赞普有可能在花石峡集结大军以逸待劳,论钦陵自然不会轻敌冒进,而是在烈谟海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打探花石峡的消息,以便于制定稳妥之战术一战而胜。

    虽然兵力处于优势看似只能以奇制胜,可装备了唐军的军械之后战力陡升,论钦陵对麾下部队信心十足,以一当十完全不成问题。

    ……

    花石峡是唐蕃道上最为重要的隘口之一,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脉横亘大地之上,绵延耸峙、横绝南北,唯有其间一处峡口可通两地,有东曲由南至北横贯其中,在山北折而向西奔流注入大湖。

    一处驿站修建于山脉之南、河水之西,借助山水之利紧扼峡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