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 (第3/3页)

织如果能遍布到最底下,对整个势力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不过受限于时代的交通和通讯的条件,当下真正能做到什么地步,陈止自己都不好估算。

    “与之相比,还是另外一个目的更方便实现,”陈止略过话题,说起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打好基础,方便尽快在各地建立官学。宣讲的举子可以为师,刊印的书册可以用作蒙学,等举子宣讲的事到了一定程度,百姓都习以为常,就可以增加讲学的内容了。”

    “关于这个事,属下有话想说。”苏辽谨慎的提议,得到了陈止的许可,他跟着就道:“寻常百姓虽羡慕学有所成之人,却不愿让自家孩子把精力放在读数为学上,举子宣讲学问,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学,这官学开着,便是白白空耗。”

    “这是自然,”陈止早有考虑,闻言点头,“百姓羡慕的,其实不是为学之人的博学,而是学有所成之人的待遇,因为能脱产读书的,一般都世家子弟,而世家在民间可是享有诸多特权的,百姓有羡慕,也渴望特权,或者是不愿意被压迫,因而推崇。”

    “既然如此?”苏辽露出疑惑。

    陈止直接说道:“宣讲读书,是为了找到适宜读书的苗子,人各有所长,百姓家的孩童有些可能适合为学,有些可能适合为匠,有些就只能靠种地才能维持生活,岂能强求?靠着宣讲,找到适合读书的孩童,挑选出来,送入当地官学,将军府会给被选中的孩童家中一定的补助,若是学有所成,一样参加文举,若是无成,则看看有无为匠的天赋……”

    “但如此一来,耗费巨大啊!”苏辽对幽州各地的情况都有了解,知道当下人口基数,哪怕只是十个孩童里面挑出一人来,要与其家的补贴也不是小数目。

    “权宜之计,肯定不可持久,当下幽州的财货还可支撑,未来幽州的财货收入还会增长,但以后人口增多,必不可循之,”陈止倒是讲的明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举,得尽快搭建起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