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视,江左走马观花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视,江左走马观花 (第2/3页)

目的,可不是为了收复旧地,而是为了巩固权势,获取政治资本以及北伐的光环加成,因此稍有起色之后,却又担心因此引起石氏的注意,集中全力反攻,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失去这收复失地的名头,于是便停下兵马,不再北进。

    同时,为了增强实力,也为了杜绝后患,他有下令,在被他征伐的北地土地上,将百姓全家迁徙过来,尤其是男丁、壮丁,更有很多人被强制入伍,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很多原来心存幻想的百姓彻底失望、绝望,很多坞堡之主,也看穿了王敦的真面目,开始反抗。

    因此,王敦的北伐,只是明面上好看,背地里反而在消耗他的实力,牵扯了兵力,让王敦一时之间,反而抽不出时间东进健康,威逼朝廷。

    另一方面,随着关中朝廷的败亡,原本在关中登基的太子,在张氏的帮助下,从关中一路逃亡,最后居然抵达了江左,由此闹出了诸多风波。

    如果说王敦是江左朝廷内部的军事威胁的话,那么这位小皇帝对于江左朝廷而言,就是在政治上的一次重大挑战。

    因为按照正统的观点,虽然这位太子年纪还小,但他毕竟先皇的嫡长子,乃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算继承的过程存在瑕疵,但在法理上是不容置疑的。

    他的到来,一下子就让原本被众人推上前台的琅琊王地位尴尬起来,因为一直到现在,琅琊王都依旧保持着王爵,并没有更进一步,只是不承认关中所立之皇帝,还遵从先皇年号。

    过去关中小皇帝离得远,代表的也是北地勋贵的利益,被两王掌握在手中,因而应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格局,下达的政令、政策,都是损四方而肥关中,切实威胁和损害了江左士族的利益,他们马上就推出了琅琊王,组建了江左朝廷用以对抗。

    但现在三王势力崩溃,他们的人都沦为阶下囚,被送去了幽州,那小皇帝却千里迢迢的送上门来,这明摆着就是一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