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回 会盟之议和亲论 诚心上表动君心 下

    第三百一十回 会盟之议和亲论 诚心上表动君心 下 (第1/3页)

    大汉西都,长安城,王莽之乱前一直都是帝都所在,光武中兴刘秀将都城迁到了洛阳,但亦丝毫未能影响长安的繁盛。前番董卓裹挟献帝与大臣们再次迁都又带来了东都十二万富户数十万的人口,令得如此的长安是格外的繁荣,比之东都洛阳此时的长安可以说是全面超越了。

    未央宫,西汉皇朝的正宫,建于高祖七年,位于长安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更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监造,连绵一片高墙楼台气势十足。董卓迁都之后皇宫自然还在此处,未央宫名义上的主人也换成了献帝刘协,今年他也有十五岁了,刚刚纳了车骑将军董承之女为皇后。

    黄昏过后,掌灯时分,未央宫正殿之上刘协黄袍在身坐与龙椅之上正在查阅各地奏折,身边则是两个小黄门伺候。少年天子看着案几上的奏折很是认真,不时还提笔写上几句批语,显然很有兴趣。

    年初在一干老臣的压力之下,又有感四方诸侯的威胁,董卓已然渐渐开始还政与天子,十五岁在大汉已然可以算作成年男子了。当然献帝所能看到的这些奏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对他而言已然是进步。

    史书上的确有过董卓夜宿龙床等等的记载,不过具体如何已然湮没在历史之中,至少在联军之后他的手法由残忍暴虐改向了怀柔。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听取大臣的意见尊重天子,又比如为其挑选名师加以辅导,这个人亦是当今名士,也就是蔡琰之父蔡邕。暴力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董卓心中亦知他若想取天子而代之,至少在眼下是并不实际的。

    “公孙伯圭行叛逆之举,私向攻伐冀州韩刺史,并逼迫幽州刺史刘虞刘大人自立!并州刺史领冠军侯肖毅引十万大军为国家讨伐叛逆,历时四月击破公孙瓒叛军,公孙伯圭自焚而亡……”一封数月前的奏折引起了献帝的兴趣,恰是肖毅击败公孙瓒之后所上,天子直到此时方能见之。

    “那公孙瓒有白马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