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7)蒙恬遗物 幕府之划

    大战(7)蒙恬遗物 幕府之划 (第1/3页)

    王廉顿悟:“赵桓自身势单力孤,若是欲图复国的话,就必须联结匈奴。而吞并北方的武林门派,便是与匈奴谈判的筹码。”

    嬴栎道:“正是如此。上郡,雁门等郡,都是赵国故地。你试想一下,昔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什么?”

    “除了强国强军之外,还为了消灭胡人,修筑长城,保境安民。”

    嬴栎道:“然也,诸国,唯秦、赵、燕三国以抵御戎狄为世代之己任。大秦自不多说,早在穆公时便灭国无数称霸西戎;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用兵楼烦。就连燕国,也曾北击戎狄,开疆拓土。北方三国的君王百姓,与我北门以外的戎狄蛮族斗争历数百年之久。试想一下,若是赵桓借兵匈奴而复国,赵国的百姓会如何待他?”

    王廉道:“燕赵之地多有善武能战之士,因此他要吞灭不服于长信宫的大小门派,彻底扫清阻挡他的障碍。”

    嬴栎道:“之前我在会稽之时,未能救下铁的掌门人。长久以来,此事一直让为兄愧疚难安。掌门罗宪,便是不愿与长信宫同流合污,宁可力战身死也绝不投降。”

    “北方大小门派林立,像罗宪那样的人不知道与会有多少?可想而知,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多少灭门的惨案。”王廉叹息不已。

    “你们二位说得没错!”这时,从门外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两人在庭院之中一看,却是黄石公到了。

    嬴栎没想到会再次见到黄石公,便和王廉施礼。王廉见到虞仲,一时愕然。问道:“前辈为何会身在此地?”

    黄石公看着王廉,淡言道:“老夫来此,便是来探视两位。”

    虞仲略去了传授嬴栎剑法一事。嬴栎知其心意,知道黄石公不愿节外生枝,当下也不多言。

    王廉拜道:“前辈上次的救命之恩,晚辈无以回报!”

    王廉前后两次被嬴栎与黄石公所救。一次在渭水刑场,一次在山阴古道,于王廉而言,眼前的两人,都是自己铭记一生,甘愿为之牺牲性命的恩人。

    黄石公勉励道:“无妨无妨。叔冽你与子正在一起,为百姓出力,老夫欣慰之至也。”

    王廉道:“前辈何时到此?”

    黄石公看了一眼嬴栎,说道:“刚到此地,老夫前来,是要传达一件秘事。”两人当即请黄石公入内。虞仲顿了顿,说道:“你二人的谈话,老夫已经听到。子正可是在探查长信宫宫主赵桓的身世?”

    “正是。晚辈已经得知不少了。赵桓能够从蕲年宫之乱中逃脱,确实是父亲的缘由。这些年来,是赵太后的侍女赵萝将其抚育成人的。”

    当下,嬴栎把芕叶婆婆处得知内幕,一五一十地向两人转述。

    黄石公听罢,遂道:“既然你二人都已得知,那么老夫就把这些时日得到的另外一部消息转告两位。老夫曾言赵桓也会用归藏剑法之中的招式。先前我等尚不知此人从何处学得剑法。经过查探,赵桓的归藏剑法,是从内史蒙恬处学来。”

    嬴栎道:“蒙恬将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黄石公正色道:“子正,伯彦与蒙恬可是生死之交,你知道么?”

    “知道,蒙将军武艺卓绝,与父亲当年并号为国之双璧。”言毕,嬴栎问道:“难道......蒙恬将军亦会归藏剑法?”

    “你父亲的剑抄,可不止单单一本。鸿台之战后。咸阳君苦心收集编纂剑法集要。历时一年终成,始皇帝赐书名曰:归藏。有收尽剑法之意。当时咸阳君曾作两抄,一部留于栎阳,传授子弟。另一部则赠于内史蒙恬,作为内史北击匈奴,出征之纪念。”

    嬴栎道:“此事从未听父亲谈起过。归藏剑法有两部抄本!那么内史的那部剑谱呢?难道被赵桓所得?”

    黄石公道:“内史的剑谱,确实是落在长信侯的手中。据老夫查证,当年二世诛杀蒙氏兄弟时,赵高派遣使者前往上郡赐药。蒙恬死后,其所收藏的剑谱便被赵桓所得。”

    嬴栎叹息道:“到了最后,长信宫之祸患,全都与我们栎阳公族有关。”

    黄石公道:“子正,你也不必过于苛责自己。当年若不是你父亲与赵太后立下约定,也不能得到嫪毐出兵的计划。所谓祸福所依,能够安然渡过冠礼之劫,也是因你父亲之故。”

    王廉道:“赵桓是得到了剑谱,这才修炼出一身剑术。那么以他的剑术,加上他与匈奴贵族之间的关系,想要称霸北方武林也并非难事。”

    嬴栎听了,一时面有忧色。他道:“敢问前辈,在下该如何行事?如今肤施正在准备收复阳周之战,我等一时难以抽身。眼下前有匈奴贼兵,后有长信宫杀手伏击。晚辈一时不能决断,还望前辈明示。”

    “唔?子正是要从匈奴人手中收复阳周故城?”

    嬴栎道:“盘踞在桑野、肤施的匈奴部落已经被我军击退。如今上郡重镇之中,还有阳周城尚未收复。军中议计,要重建阳周肤施二城,以此作为为收复北方三郡之边塞。”

    黄石公道:“若是按老夫之见,收复阳周乃是重中之重。至于江湖宵小之辈,不足为虑。”

    王廉心道:“黄石公为何如此轻视长信宫?”

    嬴栎道:“前辈,那长信宫......”

    虞仲道:“赵桓勾结匈奴而妄图复辟赵国,此举无疑是引狼入室。项氏分封之时,将赵国一分为二。常山王张耳入汉之后,赵歇成为了赵国之主。这赵歇本是赵族后裔,故赵百姓追随者极多。赵桓若想借着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