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甘泉 二人重逢

    第七章:甘泉 二人重逢 (第1/3页)

    在黄石公离去后数日,又有一封书信由快马传到了肤施。

    这封帛书,是来自咸阳君的故乡,栎阳。

    风尘仆仆的信使在肤施城外繁忙有序的军营之中找到都尉,交托了书信。

    “是栎阳的书信?”嬴栎接过帛书,轻轻挑开竹筒上得封泥,心下突然一颤。

    这卷书信,是无姜的亲笔。

    “无姜再拜,栎郞毋恙。与君相别长久,日夜思念。今贱远家,自往北地。大父遗远使信,欲再聚于北地。盼君安边靖寇,早日归乡。叨念牵怀,如朝云暮雨。”

    嬴栎阅罢,卷起书信。思索道:“为何姜儿要在此时前往北地郡......”嬴栎此时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将在不久后与无姜相见;忧的是孙奂突然现身于北地,不知其中之意。

    嬴栎当即回营,将自己将要前往北地郡甘泉峰一事,细细阐明于回信之中。嬴栎唤来那位信使,言道:“此信务必传至栎阳,由城中渭水草堂的孙姑娘亲启。”

    信使不敢怠慢,当即执信而回。

    就在信使离开大营后不久,王廉便带着武库的籍册来到帐中。叔冽呈上籍册,问道:“栎大哥,方才可是有信使来此?”

    嬴栎拿起籍册说道:“是来自栎阳的信使。”

    “栎阳?”王廉问道:“是何人的书信?难道是汉王府的人?”

    嬴栎摇头:“是无姜”

    王廉有些不明。嬴栎遂将信上内容转告之。王廉搔着脑袋,说道:“咦?孙神医在北地郡?这倒是奇怪。”

    “你也觉得其中怪异?”嬴栎看着王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上回听大哥曾经说起,孙神医随军从征,做了楚军的医官。眼下,关外的楚汉两国正在鏖战。孙大夫又如何能够离开军营,前往北地郡的?”

    嬴栎道:“这便是让我疑虑之处。孙公平素行事,向来独来独往,不愿牵扯他人。然而此次却传信无姜,着实让人起疑。”

    “是否其中有什么隐情?”

    嬴栎道:“为兄已回信栎阳。无姜将会在义渠等待我部前往。待见到无姜,这其中的疑问,也许就能解开了。”

    末了,嬴栎又道:“正好借此时机,返回关中。”

    “大哥这是要向汉王复命?”

    嬴栎点点头:“边塞暂安。为兄欲托付李必以大事。此番撤军而回,一面让使者传信荥阳,通知大将军。一面顺道前往北地郡,一探匈奴与长信侯的动向。”

    王廉心念一动,道:“那么就让末将将撤兵一事安排下去!”

    “甚好,如此也能让众将士有个准备。”

    又过了几日,栎阳城传来无姜的回信。嬴栎得知,无姜已收拾行装动身前往北地郡。

    无姜孤身在外,一人一骑沿故秦驰道西行。嬴栎放心不下,生怕无姜会有意外,便决定在明日升帐议事。咨议撤兵。

    翌日,嬴栎召集诸将议事,将调任之令面下宣布。李必得知自己将要接管郡治防务,并不退让谦辞。当即接过将令,言道:“李必累受都尉之恩,今日担此,绝不负大将军与都尉之托!”他一拜,双手接过将令。

    嬴栎道:“李校尉,虽退,其势仍在,不可大意。”

    李必豪言曰:“来犯,吾自提兵死战,绝不让贼众越过城池一步!”

    嬴栎摇头道:“校尉,但有八字训诫,务必牢记于心!”

    李必侍立一旁,只见嬴栎取过笔墨,在帛巾上写下八个大字:贼若来袭,固守待战。

    李必诺诺,不再妄议。

    之后,嬴栎又将肤施县各处城防要事交于陆涉、武定国等人,诸将见嬴栎所划,处置细致缜密,均无纰漏,不禁皆暗自佩服。

    议毕,嬴栎最后将印剑交托于李必,勉励了一番,方才散去军议。

    自此之后,嬴栎留下吕马童、李必、武定国、陆涉等四人驻守肤施。统筹郡治诸事。余下骆甲、王廉,随自己北地郡。

    嬴栎此次,除了安排心腹大将驻守肤施之外,亦留下绝大部分飞廉营的兵马,协助李必守城,以防万一。

    “汉军的力量,如今不足以向匈奴反攻并夺回河南之地。可是终有一天,遥远的北方边境,终将不会有异族的牧马,族的旗帜,也终将屹立于漠北的荒野之上......”

    嬴栎紧紧按住腰畔间的定n/' target='_blank'>,一时思绪万千。当骑队渐渐远离城门之时,他回头望向汉家秦城的旗帜,那一面面赤旗岳立于之下,仿佛云间的火焰,在苍茫辽阔的上熊熊着。

    骑队向南大约行进了半月时间,进入北地郡地界。北地郡是秦帝国六郡之一,乃是大秦北方重郡。其治所在义渠。秦国时,昭襄王嬴稷攻灭义渠国,吞尽其国广袤领土,设立了北地郡。

    秦国覆灭之后,北地郡并入了汉国疆域。

    按着时日,无姜从驰道西进,应当比自己早入义渠数天。他和无姜许久未见,此时不免有所期待。

    到了县府,嬴栎向郡守、郡监、郡尉等官员交递文书之后,便立刻找到此地的城门守,打听无姜的下落。

    在城门官员之处,有专门录籍外来人丁的入城及文册。嬴栎往后推了十日,在厚厚的竹册上焦急地寻找着无姜的名字。

    须发斑白的老守卫见嬴栎忧心忡忡的模样,问道:“都尉,可有用得着宋三之处?”

    “宋公......”嬴栎在亭中抬起头道:“近日可有一位......长得秀美.....身上有股......草药之气的姑娘进入城中?”

    宋三见都尉支支吾吾,心下已猜得大半。他想了想,点头道:“那位姑娘可是十五六岁年纪?这腰畔还挂着一只玄鸟?”

    “玄鸟?”嬴栎突然记起当日在东山驿站时无姜曾给他看过随身携带的香囊。他急忙问道:“就是这位姑娘,敢问宋公.....这位姑娘住在城中何处?”

    宋三拍拍额头,说道:“是了,在下为这位姑娘做过籍录。是会稽郡吴县人......姓孙......”宋三在取过另外一卷竹册,这上面记载着五日之前进入义渠的百姓姓名。

    宋三细细一找,说道:“都尉,找到了......会稽吴县......女医孙氏无姜。”

    嬴栎看到无姜的名字,见下面又留着一行小字:“寓宿鸿雁。”

    “都尉,鸿雁巷口就在郡守府北面。那里有一寓。这位孙姑娘,也许寓居其中。”

    嬴栎,当即对宋三一拜,转身就往鸿雁巷走去。

    鸿雁巷里郡守府不远,不过三四里地的路程。可是嬴栎却觉得这短短一条泥石小路却漫长无尽。当他来到义渠客寓时,心情也更是紧张与不安了。

    嬴栎整了整衣冠,来到店中。问到店家,一番打听之后,得知无姜的确在此投宿。嬴栎正当欣喜之时,年轻的少东家却说,这位姑娘一早就出了客寓,还未归店。卫尉先是一愣,继而心潮稍平。嬴栎心道:“我这样急匆匆的前来寻他,倒是失了礼数。”

    他寻了个临街的席间,等待无姜。

    这一等,嬴栎从午时一直等到日落。他在那枯坐了半天。期间取出怀里的武库竹书看了又看。可是如今的他,怎会有半分心思再去查看军务?

    眼看天色将暗,眼前的汤罐已空了几回。嬴栎想起营中的公事,无奈之下。只好取了定n/' target='_blank'>,整理衣冠返回军营。

    就在此时,嬴栎忽然感觉到背后被人轻轻一拍。他回过头来,鼻腔之中立刻嗅到一股熟悉的、沁人心脾的草药香味。

    眼前的玉人儿,盈盈浅笑,脉脉地看着嬴栎。

    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