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象迹

    第四百二十四章,象迹 (第3/3页)

行极大知足,他们取衣只是为了覆盖身体,取食只是为了充满身躯,他们随自己所游行处,和衣钵在一起,行一切无有愿恋。

    他们就像鹰鸟拥有自己的二翅膀,飞翔在虚空中。他们已经成就了圣戒,他们能够守护自己的诸根,常念闭塞自己的诸根,令自己的念欲成就明达,以此他们守护自己的念心得到成就。

    他们的心可以恒起正知见。如果他们的眼睛看见色,但是他们的眼睛不会受于色相,也不会去品味色相,以此得到离开一切争讼而守护了自己的眼根。

    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的法,守护住自己的眼根。如是他们守护自己的耳、鼻、舍、身、也是如是。

    如果他们自己的意知道了法,但是他们的意不会去受法,不会去品味法,以此离开一切争讼,以此守护自己的意根,心中不生贪伺,不生一切恶不善的法,守护了自己的诸根。

    他们成就了自己的圣戒,护持了自己的诸根,以正知见出入于心,他们善观察分别,在行住坐卧中都可以受持正知见。

    然后他们行独住远离,在无事情的地方,或者在树下空安静的地方,在山岩石室中,敷设尼师子座,结跏趺坐,以正身正愿,断诸一切贪伺,心没有争讼。

    他们对自己心中的嗔恚、掉悔、断疑、也如是净除,他们断了五盖、心秽,离开了恶不善的法,有觉、有观,离开生喜、乐,成就了自己初禅的自在游。

    佛说,梵志,这些是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但是佛弟子众,他们不以此为尽。

    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的善法,佛的弟子圣众善于趣向,他们观察自己的息,内心得到了静,他们一心、无觉、无观,定心生出他们心的喜乐,他们以此得到第二禅成就第二禅的自在游。

    佛说,梵志,这些是如来所屈,如来所服,如来所行,但是佛的圣弟子不以此为尽,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的善法,如来的圣弟子众善于趣向。

    他们离开欢喜的欲,舍无求成就自在游,他们以正念正智慧而令身觉快乐,这些是圣所说,是圣所摄,是圣所念,是圣乐住的境界,是圣贤所行的空处,以此得到自己第三禅的自在游。

    佛说,梵志,这是如来所屈,如来所服、如来所行。但是佛的圣贤弟子不以此为尽。

    世尊、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的善法,如来的圣弟子众善于趣向,他们的乐已经灭、苦也已经灭,他们心中喜和爱的本也已经灭,他们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到了第四禅的自在游。

    佛说,梵志,这个是如来所屈,如来所服,如来所行,但是佛的圣贤弟子众不以此为尽,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的善法,如来的弟子善于趣向。

    他们已经得到如是的定心,他们已经成就清净无秽的心,没有了烦恼成就了柔软,他们的心善住得到不动心,他们已经作证趣向漏尽的智慧通,知道了苦的真如,知道了苦的集,知道苦怎么样得到灭,知道了成就苦灭的道,他们知道了漏的如真。

    他们知道了漏集,知道了漏灭,知道漏灭的真如道是什么。他们已经成就如是知,如是见,他们的欲漏心得到了解脱。

    有漏、无明心得到解脱,他们解脱以后,便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解脱。

    生已经尽,梵行已经立,所作已经办,不更受有,他们知道了真如。佛说,他们以此为尽,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的善法,如来的圣贤弟子众善于趣向。

    佛说,梵志,这样说象迹的譬喻,才是善具足的譬喻。这时候生闻梵志说,是的,瞿昙,这样的象迹譬喻才是具足的譬喻。

    生闻梵志说,世尊,我现在已经知道,善逝,我今天已经明白。世尊,我今天要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希望世尊允许我成为优婆塞,我从今天开始,终身皈依,一直到命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