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比丘

    第三十章,比丘 (第1/3页)

佛说,譬如摩尼宝珠堕落到不净的地方,使这个宝珠不堪使用。比丘也是这样。

    比丘虽然多闻,但是如果比丘堕落到不净的地方,堕落到不净的利养之中,一切天人众不会对他心生恭敬。

    佛说,譬如有人死了,家人用金冠和花鬘庄严他的头。比丘也是这样,如果比丘破戒,而他以袈裟庄严自己的身体,用袈裟装饰他的威仪,对他又有什么利益。

    佛说,譬如有人把身体洗浴干净,再以香油涂润在自己的身体上,涂润在发髻指甲上,他穿上干净的衣服,带上花鬘,他称得上族。

    佛说,比丘也是这样,如果比丘智慧多闻,他们身披法服,威仪具足,他们就是佛子。

    佛对他的弟子众说,有四种破戒比丘,他们看起来像持戒,他们只是持戒的影像。

    迦叶问,世尊,什么是四种破戒的比丘。佛说,迦叶,有一种比丘,他们具足守持解脱戒。

    他们善于知道禁戒律,他们对细微的罪都心生深的惧怖。他们永远依照法而修行,说戒清净,他们身口意的业具足无犯,他们的一切食也远离邪命。

    这样的比丘也有他的过错,为什么呢,因为他执着自己的功德成就,他们执着自己成就的戒取,这就是第一破戒,他的持戒如同影像。

    还有一种比丘,他们善于知道禁戒律,他们常常持戒行。他们在私密地方,有身口意三业。

    他们有身见,他们执着自己的情不能舍。这就是第二破戒比丘,他的持戒如同影像。

    还有一种比丘,他们常常能够行慈心,他们可以悲愍世间有情的众生,他们具足慈善。

    但是他们听闻一切法无生,他们心生惊恐。佛说,迦叶,这就是第三破戒比丘,他的持戒如同影像。

    还有一种比丘,他们可以行十二头陀大行,他们具足一切无缺,但是他们有我心,他们执着人我之相。

    佛说,迦叶,这就是第四种破戒比丘,他的持戒如同影像。佛说,迦叶,如果要说这个真实的戒,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行也无不行。

    无作也无不作。非犯非非犯。无名无色、非无名色。无相非无相。无息念非无息念。

    无取无舍。非无取舍。非受非不受。无识无心,非无识心。无世间,也无出世间。

    无所住,也非无住。无自持戒,无他持戒。于此戒中,离一切诽谤,无迷无执着。

    佛说,迦叶,这就是圣者无漏正戒。它远离三界在一切中住。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如果你可以受持这个离垢的戒,你的心不住人我相,你所受持的戒无犯也无受持,无缚也无解脱。

    这就是微妙深甚的大善。你们要远离一切疑惑。佛说,迦叶,如来说的真实戒是受持无垢的戒,修行者在世间修行菩萨道,不是为了自己的身命,只是为了普遍救济一切有情的众生。

    修行菩萨道的人,受持的戒是无垢的,在修行世间的人我中,没有染没有净,没有暗没有明,没有得没有失,不住此岸也不到彼岸,也非中流。

    解脱一切缠缚而平等一切众生。无住就像虚空,非想非非想,这个戒的相,就是如来说的真实的戒相。

    众生受持无垢的戒,不执着名色,心不被一切名色缠缚,恒以净妙的心,离开我相,远离解脱非解脱,远离犯戒持戒,无戒无不戒,无定也无散。

    如果众生可以依靠这个去修行菩萨道,用智慧观照二边而无取,这样的戒是净微妙的,这样的戒才是安住在三摩地中,三摩地生出众生一切清净的智慧,众生的智慧本来具足清净,这才是菩萨的具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