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忍辱

    第一百六十二章,忍辱 (第3/3页)

获得这样的正果。

    佛说,如果有智慧的人乐意修行忍辱,这个人常常得到颜色和悦,好乐喜欢,忍辱是的众生欢喜看见他,看见他没有厌倦。

    这个人于自己受化的众生,心没有贪着。佛说,智慧的人看见怨家用恶来对自己,他会发善誓愿,愿我的怨家在未来之世可以成为我的父母兄弟亲戚,让他可以在我所不会生憎怨的想。

    智慧者会想,如果人的形残了,颜色会很丑恶,诸根会不具足,会缺乏财物,应该知道这些都是众生从嗔恨的因缘中得到,我今天怎么可以不修行忍辱。

    佛说,因为这个因缘,智慧者应该深修忍辱的德。佛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忍辱的时候,常常可以观察到生死轮回的罪过,他们乐意修行正法行,勤于精进读诵书写如来的正典,供养父母、和尚、有德的人,能够瞻视病苦的众生。

    修行慈悲,怜悯一切众生。看见苦恼的众生能够令他们远离苦恼。常常乐意出家,乃至尽寿命精进受持戒,摄持自己的六根,不令六根能够起烦恼的因缘。

    宁可舍自己的寿命,也不会毁自己的戒。如果他人有事情乐意为他人管理。

    常常心有惭愧,赞叹忍辱的德。为了调伏众生要堪忍众苦,自己在怨家处尚且可以忍他们的恶事情,何况在自己的亲人处。

    要能够忍二种嗔恨,1,众生的嗔恨,2,非众生的嗔恨。要可以舍自己的乐具,令众生可以得到快乐。

    不念众生有多恶。不忘众生的少善,远离二舌,前后默然不说他人的长短。

    知道烦恼的过,令众生能够远离烦恼。他人不欢喜的事情不要去说,净自己的身口意,知道诸业的罪。

    如果自己因为他人的烦恼作了罪,作了以后要忏悔,要有惭愧的心,要心生悔恨。

    佛说,菩萨有二种,1,在家,2,出家、佛说,出家菩萨修行净忍辱不是很难,在家菩萨修行净忍辱很难,为什么呢,因为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