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作者导演

    第一百二十六章 作者导演 (第2/3页)

胶片”对演员是一种解放。

    他拍了部短片就有这点认知,可见他的导演天赋有多么高,真是生来就注定吃这碗饭的。

    为这篇文章拍手叫好的人,不只是卢卡斯。

    洛杉矶,还在忙着《极地特快》后期制作的罗伯特-泽米吉斯,也是连连地点头称赞,“小伙子还有一点没说到,cgi技术也许会谋杀掉表演,电脑做得比真人还要好的时候,怎么办?”

    那些两种拍摄都试过的演员们,亦赞同《胶片之死》的说法,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而胶片的支持者们,就算是最坚定的悍卫者,都不能否定这篇文章的所说,这是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实,数字越来越昌盛了。

    内行人看了认同和欣赏,外行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全因为那风趣幽默的笔调、浅显易懂的专业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虽然没有做什么深入的探讨,却正适合时报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

    最惊人的是,作者是一位16岁少年,毫无疑问的a+!更准确的话,a+++!

    “惟哥写文章也真有一手!像这里用的leisurely(悠然自得),哇,换我写就是roam(漫游)了,真棒啊!”

    “换我写是easy。”

    “哈哈,巴德,你们看懂最后的笑话吧,还是安娜索菲亚真有那么说过?哈哈哈!”

    今天列夫他们的早间读物,难得地和莉莉一致,与此同时,她也在校车上读着《胶片之死》,从家里到现在已经看了好几遍。

    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的目标,她除了看书读报,也会给学校里的《光谱》等刊物不定期供稿,在她这个年级岁数,那些稿件是出众的,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广泛赞誉,有些高其他人一个等级的感觉。

    去年她还跟妈妈谈过,想给一些时尚杂志和报纸写文章、做报道,锻炼自己的能力。

    妈妈认为这份工作不会打扰她的成长,说可以,就帮她联系了一下,因为她是“菲尔-柯林斯的女儿”,英国版的《elle-girl》与《seventeen》等杂志都有兴趣向她约稿,登些个人心情日记和洛杉矶见闻。

    她是没想到会那么容易,要来真的又觉得自己的文笔还不行,这都能登稿的话完全靠父亲而已,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没登第一篇,打算提升一番后再投稿,16岁时可以开上个人专栏。

    恋爱后时间不够用,这件事不知不觉的停下来了。

    如今跟惟一相比,差距好大,她的文章都成了普通青少年的牢骚!

    他的文风是那么从容自信,也许不能形容为优雅,而是狂狷,洋洋洒洒的展露着学识和才华,当然还有他的幽默。文字是有魅力的,这些文字的魅力正如他那样。

    “我也要更努力了!”莉莉心里说着,既因为这文章开心,又鼓起了一股劲,不能落后太多!

    16岁的时候一定要开起一个专栏!最晚17岁……

    她看看校车上的同校学生们,他们只会嘻嘻哈哈,毫无事业梦想这方面的概念,还是有点安慰的……这种心态可不能说出去。

    ……

    周一,《婚期将至》剧组继续开工,闲暇间众人都在传阅《洛杉矶时报》,看了后无不是竖起大拇指,对叶惟说一句“写得真好!”吉娅都不例外,她又说:“你该使用这个彩排拍摄的方法,因为你跟你说的女演员的表现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