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人类没那么聪明

    第五百一十九章 人类没那么聪明 (第2/3页)

    这两部片子都是我比较不熟悉的,摸索着做,拍的时候没什么把握,剪接时最为困难。《与魔鬼共骑》的困难是在于怎么剪短,但没有转换的问题,可是这两部都是拼凑式、立体式的。

    比起《冰风暴》,《饮食男女》在制作上的缺点比较多,以我个人来看,有些我喜欢,有些我觉得别扭。拍的时候,有时我真的不晓得自己在干什么,我知道哪场戏好,但整个片子的味道是什么,以及它后来会有那股劲道,事隔多年,还有人来跟我说喜欢,这些都是我未曾料到的。记得1997年因《冰风暴》到夏威夷影展时,有个人来跟我说:“就是想来跟你说一声,我爸爸去世前,病得有一年多没跟家人讲话,可是临走前,我们陪他看《饮食男女》录影带,他唯一跟我们开口沟通,就是讲这部片子。番茄△□网 ○ --`.`f`q-”那人只是告诉我有这事,我也很迷惑。】

    叶惟读着读着,读到一句《饮食男女》在李安心中的位置:“对我来说,这始终是个谜。”这本传记成书于2oo2年,即是说李安拍完《卧虎藏龙》后都还是没弄懂《饮食男女》。

    为什么自己不喜欢的、觉得没拍好的、不对味的一部电影会是动人的经典?

    李安的电影,叶惟早已全部都看过,“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自然不例外。

    在他看来它毫无疑问是部经典,它最动人的地方就正在于它的走味,准确的说是走味与不走味之间,让整部影片笼罩着一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这种尴尬恰恰是影片的故事和时代背景的灵魂,聚集处身时代变革大潮中的鳏夫与其三个女儿,把当时台湾社会的转型交替、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的过程中的尴尬、不适和负罪感完全表现了出来。

    每个人都在传统和潮流的抗衡夹缝中挣扎,从东方的压抑、含蓄、传承到西方的奔放、直接、自由,每个人最终都承认了自己的**,鳏夫的老少恋、小女儿的未婚早孕、大女儿的闪婚,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没什么好回避的。▽ 番茄  ``-.`但这也宣告东方传统风气的远去,大家庭的破败,反而是一直最西化最叛逆的二女儿留守传统,最后一幕更是令人意外的亲情流露。

    时代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有些旧繁华终会成为历史,只能再在梦中寻觅得见。不过怎么变都好,东方式的亲情始终都在,传统也会以某种新方式得到保留和延续,往往是最意想不到的方式。

    这不就是《饮食男女》的味道和劲道吗?这么好的电影,这么统一的尴尬滋味直至最后一幕,从尴尬猝然的百感交集。李安是在别扭什么、迷惑什么?

    “哈哈哈。”叶惟不禁的哂笑,心中有些放松下来。

    他的不满有一部分源于不安,映礼的反响是会骗人的,家人朋友恋人和粉丝的反应也都会骗人,他害怕ss其实是部烂电影,害怕它的成绩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