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表演的信仰

    第三百零九章 表演的信仰 (第2/3页)

他保准是受到刺激了,至于受刺激后,他究竟想干什么,没人晓得。

    最后,还是李扬做了决定,先不用管,如果在下午开拍之前,那人还没好转,自己就进去探探路子、

    汪宝强则被强制性的换了房间,去跟包振江挤挤。这傻小子挺不愿意的,自己虽然害怕,直觉却异常敏锐,本能的觉得,那人正处于某种很微妙的状态,就像被一层层的思绪裹成茧的硬壳,左冲右撞的找不到出口。

    他其实特想在身边陪着,看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

    林徽因在《悼志摩》中谈到一件事:

    徐志摩在伦敦求学时,适逢有天大雨,他猛然扯着正在校舍读书的源宁往外跑,说是一起到桥上等着看虹。源宁呆若木鸡,不从,并劝他也不能去,说英国湿气重岂能小看。徐志摩没等他说完,便一溜烟跑得没影儿,继续冒雨到桥上,等着看虹。

    之后,林徽因问徐志摩,怎么就知准会有虹,到底在雨中等了多久,虹看到没有?

    徐志摩说:“完全是诗意的信仰”,让她几乎要哭出来。

    好吧,我们姑且将这件事看做,一个文艺婊与一个斯文禽兽的惺惺相惜。但故事里提到的那份“诗意的信仰”,却着实令人心动。

    这并非骚年的矫情装*逼,而是一种真正的热恋,坚定,和执迷不悔。

    因为有了信仰,就有了力量,有了天真浪漫纯情固执,有了冒险前行义无反顾,有了不可摧毁的韧性和倔强。

    而对褚青来说,他虽然从未将表演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却也将其视作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非常非常热爱表演的,甚至以此骄傲,以此虚荣,偷偷摸摸的瞧不起那些不着调的大小演员们。

    从《小武》到《无间道》,始终是这样。

    如果没有《盲井》,他大概会在这种虚妄的洋洋得意中,止步不前,或者干脆沉沦。可他命好,偏偏又碰到了《盲井》,碰到了朱大国和魏小军。

    他们的质朴纯粹,简单快乐,以及最终两条生命的轰然坍塌,让褚青所谓的骄傲自满,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

    自由、爱情、理想、正义、真理……这些高端概念,貌似一个个都超越了生命的涵义,激励着世人继续前赴后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