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先放后收

    第22章 先放后收 (第1/3页)

张家所办的私塾没有像徒弟们的演练场所那样设在张宅围墙之内,仅仅是在里家不远能够有事照看到的一处空地上而已。

    按照后世教室的要求,一间教室大约应该四五十平米的面积七八米的纵深。如果再大在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后排学生听讲也好、无眼镜的情况下看黑板也好就会存在障碍。

    思索再三,张海觉得如今的私塾教育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题型讲解也不需要大量的课堂练习,对黑板的要求可以低一些。无需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必须能够看清黑板,这样单独一间教室的形状就可以布置成比阶梯教室更大一些的弧型以满足一百几十个孩子的听讲。

    张海前世没有上过师范也没有过教学经历,上学时讲台上的趁机闲扯演讲满堂灌却是有过的,同时对很多现代教学中的套路也是有所了解。自觉至少应该比这时代的一些乡下私塾先生强的多。

    下面的孩子虽然有一百几十个,又多是好动爱闹的年纪,可在完全不同于后世时代环境的熏陶下对师长总是多了一些敬畏,课堂纪律要比想象中的好上许多。

    张海并没有如那些二流私塾先生们一样上来就是直接讲解内容,而是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并讲述了举手发言提问的规则还有上课前起立等一些规矩。

    “先生,上课前的起立是代替拜孔圣、拜天子、拜先生么?”有个学生问道。

    “上课前的起立是为了提醒年纪还不算大的你们,现在是上课了,请收心并集中注意力。不论拜孔子、拜天子、或是表面上拜师长那大可不必。这些都是人间的偶像,我们崇拜谁尊敬谁,是因为发现了谁身上的可敬可爱之处,而不是因为这些礼仪。天帝是唯一的神,唯一值得我们跪拜的偶像。”张海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上课喊老师好的作用也仅仅如此,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便完全流于形式了。

    人生而不平等,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