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战前夕(二)

    第151章 大战前夕(二) (第2/3页)

用做军用大规模运输后勤的马。

    为了对这些马的纪律性进行进一步尝试,队伍上还对这些马匹进行了一次伤亡耐受力的实战测试。结果毫无以外的就像临时征集起来的民团一样,一百匹临时凑合在一起的马群被战弓射倒了几匹几乎就难以控制。

    骑乘训练和战马训练不容乐观的状况反而让队伍上层的作战决心大致确定下来:“击溃战就击溃战,我们不介意通过多次作战一次接一次的把敌人消灭掉。”李峰并不以为意的说道。

    其实为了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自从新春前后城外明军最后一次对青州城头的进攻高潮结束、并后退到城外五里处扎营后大规模的挖掘城作业就已经展开了。

    从距离岱宗门不远的地方向着西门外城西大营的方向二十四个优选出来的挖掘突击小组二百人左右展开了四条宽阔地道的挖掘。每个地道挖掘排分为四班八个小组。每班六个小时之中由前后两排各交替一刻中进行开掘以保持最大限度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还有近千人轮班负责运土和加固地道。

    经过一千多人七八个月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忙碌,四条两里左右的地道已经直通城外。两里左右的距离也大概是留守在青州城头上的各临时中队以简单的火器能够有效抛射支持的最远距离了。每条地道可以五个人并排行军以保证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将部队部署到位。这些地道还能够通过大部分轻型马匹和炮车。

    “地道向城外延伸了两里,可距离敌人的大营及敌人构筑起来的壕沟突围还有三里左右的距离,在三里左右的距离上将敌人的土围轰开一个足够通行二十列人马的缺口,这可行吗”刘洪涛有些怀疑的向张海问道。

    新成立的拥有七十二门青铜炮的炮兵营是新军的重要作战支撑,张海除了肩负起近卫第一营的指挥指挥重任外也负责整个炮兵营四个炮兵连的部署与指挥。

    张海当然是了解这些火炮的诸多测试情况与后勤资料的:“我们的火炮寿命并不十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