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通货思考

    第17章 通货思考 (第2/3页)

的繁华市镇,按照城内大概二十万左右的人口推断:这里的白银通货总计应该在百万两左右。”

    “这么说还有大量的通货财物被我们漏掉了”刘洪涛更为惊讶的问。

    “常言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抢时间的我们某种意义上更类似于匪,在仅仅一两日的时间内能有这样的收获就已经是值得欣慰的了,也就是这样移根式的抄掠或许才有这样比例的收获。”

    “那海内所存有的黄金大概多少”刘洪涛又饶有兴趣的问道。

    “太过遥远的时代因为长期战乱已经损失巨大或因自然摩损遗失已不必计算,但黄金的储藏性毕竟比白银强上许多,仅至现在来说:天下海内海外世界各地的做为通货的黄金累计当在折合八亿两左右。我们华夏并不是盛产金银铜等通货的大国,就连合格的铁矿也稀少,黄金产量猜测最多不过世界的十分之一。但这千年以来做为通货的黄金也应该超过现今各种铜钱的总流通价值,估测在千万两的价值。”

    “可我们收缴的黄金仅为白银总值的不到十分之一,连金银价之比都及不上,这太不寻常了。”刘洪涛开始有些怀疑,其实张海也有些怀疑必然是个别弟子私吞了不少。从历史上看:于上层来说,的最大危害是对组织的不忠,是容易被敌人侵蚀和利用,但在任务繁重的当下:也只能以一些简单的方式展开有限的清查了。

    张海不愿意因为这些事情引起弟子们之间的猜忌,便说道:“金器显然比白银更容易隐藏,这个遗失率也并不足以为奇。”

    日出前的晨光已经映了东边部分的天空,临清外围土城上的人们依然在忙碌着清点人数和组织生火造饭。

    张海一边吃着做为野战食品的切糕一边望着那些数以万计似乎毫无组织纪律性同自己的弟子们一看就知道有天壤之别的芸芸众生,这不由的让张海想起了未来的很多事情。

    如果说刘邦好歹还有个十里亭长的官职,新中国则不少是小康之家或大小商人出身,而朱元璋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出身算是底层民众的皇帝。身为社会的底层,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是商品经济的受益者,众人都知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即便是自己的发小也不相容。可却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对商品经济同样厌恶,以至于他的孩子们也对此长期保有警惕。有明一代,不但曾经禁止白银流通,甚至还长达数十年之久没有开过铜课。而明朝后来的发展演变及其结果则证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农抑商以维护民众和国家利益的看法未必就是错误。

    张海在前世也算是社会上的中下层出身,也不是资本主义乃至市场经济的仰慕着和完全受益者,是同底层出身的朱元璋至少神似的苏式社会主义计划公有经济的仰慕者。当少年时回忆起前世往事的时候,也曾有过在掌握国家政权后迅速推行比王莽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