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望子成人

    第83章 望子成人 (第2/3页)

便认真的回道:“免贵姓郝,单名一个元字。至于让最顽劣的孩子不用体罚的情况下也能认真读书那是外面的朋友抬爱了。一个禀性已成的顽劣孩童是根本不可能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让他名事理的,正所谓大儒之教化也重刑。”

    张海又问道:“父母与孩子本应是血浓于水,父母对孩子的用心往往超过夫妻伴侣,可为什么我看世上真心实意的孝顺子女十分罕见呢甚至同父母能够如同朋友般真心沟通的人也不多见”

    “子女如果与父母的关系形同平辈的知心朋友或望年之交,那么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往往也就相当于失去了父母。”郝元继续认真的说道:“父母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替代的先生。即便是先生,也不可能以平等同辈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地位和权威高于自己的人给自己以平辈不能给予的东西。如果父母成为子女印象中的朋友,那么实际上在精神上子女也就形同失去了父母的孩子。”

    郝元又说道:“我在市面上曾见过最近官家出版的不少希奇的书刊读物,有一话倒是印象深刻: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其实,若不是屈从于世上众人之口的道德压力甚至是朝廷的法度,真心把父母看的比配偶重的人都没有多少。这当中最普遍的原因,是父母在不恰当的年龄给了子女不恰当的东西。在子女尚在年幼的时候,给予了过多的溺爱,养成了过于自我中心的性格。而在少年的时候,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如小的时候听话可爱,又给予了很多不恰当也不正确的体罚。除此之外身为父母的很多庸人,往往对子女有过高的要求与期望,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的成为表率并让子女发自真心的尊敬。”

    张海也有着多年对弟子们的教育经历,更有着后世的不少知识与见识,郝元的这些话在近现代看来其实是很浅显的家庭教育原则,而在这时代明白这些道理的,却也不能不由让人刮目相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