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兵棋概念(二)

    第85章 兵棋概念(二) (第1/3页)

    正因为此时的作战行动相比工业时代的战争甚至相比拿战时期的近代战争简单许多,训练用战场兵棋的基本格局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下来,而不像工业时代那样针对不同的作战目的必须专门指定不同环境条件、兵力条件、大小条件的兵器。

    方圆八到十公里不超过此时代大城市核心市区原野,周边多山地,能见度良好或至少在五六公里的范围内至目前以来世上十有七八双方当中有一方人数超过五万的主力会战大多发生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世上虽然不多见,但是在很多能够为大规模兵团提供充足后勤的关键要地却很常见,哪怕在喜封口这样的地方也是如此。

    现代战争中制高点的意义比较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远程炮兵的通视距离甚至对重机枪也有很大意义,因此很多军事地图都尽可能的等高线化。

    而在这时代很少听过有哪些重要的攻防作战是围绕着山头来进行的。山地在这时代固然要比工业时代更为有利于防守,但脱离了军事目的就显得意义欠缺。

    就此,大规模会战的比例尺也大致确定下来:五千比一的战术地图,同后世的营团级步兵战术地图差不多的规格。每个**的战斗单元由小则方圆百米,大则攻击交战距离三百米左右的**战术单元构成。

    工业时代的**战术单元是一两万人左右的步兵师或者小型军或军团,而在冷兵器时代至此时代,**的步兵战术单元是三五千人左右旅规模的“军团”。;;;;;;;;;;;;;;;从古罗马时代的军团到西班牙大方阵或者戚继光时代以来的明军满编营大致是这个规模。

    而对于未来两三年内队伍最主要的假想敌关外的后金,队伍上并没有什么靠谱的依据来研究其编制战术特点和战斗力。因此便按照料敌从宽的原则将对方的总实力提升至同己方差不多的水平。

    按照张海的看法:位于关外拥有战略选择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