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成败内因

    第169章 成败内因 (第3/3页)

的理想和信仰,从小我们也不认为自己与师傅是彼此可以相互不从的平辈。甚至选拔我们这些弟子也颇费了一翻功夫。而这徐州团练上层众人据我们了解到的许多情况看,同史书上的那些王侯将相没有本质不同。都是一个以从龙乃至封侯拜相之理想利益为核心凝聚力,熟人关系封建义气做调味品的传统武装集团。可似乎却少了一种历史上那些开国之君或名人大家们所拥有的气魄和胆识。”

    张海回忆到:“另一大世界有一闯王起家的时候,核心堪战之兵最多时也不过数千,同天启初年的这伙人相当。他们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拘泥于自己的巢穴根本,没有那么多金属铁甲。但是在北方各地转战之中虽然屡受挫折却没有同当年的白衣匪盗一样力量逐渐在消耗中变秒度。而是依靠坚定的平民立场不断的得到军户中下层士兵乃至那些受压迫百姓的拥护,从而逐渐发展壮大。依靠锻炼和考验乃至不断的淘汰让队伍变的越来越强,直到攻占了明朝京师有了开国的局面。如果不是外虏与边军那联合起来的二三十万野战力量太过于强大,这是才是一个成功的开国明君的故事。而徐州这些人不屑于同百姓为伍并与世上的大户为敌,却也没有自身的坚实组织基础,还缺乏在大风大浪中考验与锻炼自身的胆魄,这才是最终拘泥于局地并面对突变错失良机的根本原因。”

    张海虽然对弟子们这样说到,其实在内心中却也不得不反问:难道自己就是一个敢于拼搏和冒险的人吗,一开始不是,现在也远为够格。自己思路上的开阔而严谨的规划才是今天这一且的基础。

    徐州之战后,张海等人的队伍甚至来不及在这隆冬季节全面而详尽的清理战场,就迅速通知其他各个步兵旅下达了向开封等地展开全速突击的命令。

    很显然:如果徐州之败的消息传到中原腹地,那里的敌人在威慑之下就很有可能外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