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实弹实训

    第249章 实弹实训 (第2/3页)

  为了在训练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安全,用于训练的头盔也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良,眼缝减少到一厘米左右,以丧失一定视界为代价尽可能的增加防御力。同时枪支上也增加用于抵御前手中弹危险的钢制护板。这样一来,威力远远小于正规燧发排枪的来袭的弹丸能够造成减员性伤亡的攻击面积就只剩下不到三十平方厘米左右。

    经过同新军所用燧发排枪进行的大量繁杂的对比测试工作,在七十米以内的射程上,这种模拟后世兵丁鸟枪的火绳鸟枪子弹散布的平均弹道误差只不过比使用黄金弹丸的燧发排枪低了一寸有余而已。基本上属于可以忽略的范畴了。而在子弹抵达目标的时间差方面,即便是瞄准以大致七米每秒的速度在七十米外横向移动的人。子弹存速性差距带来弹道区别也只不造成不超过十余厘米的平均误差,同样是考虑这时代精度普遍不良的滑膛枪自然误差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的了。

    负责参加急训与测试训练的每个旅的士兵在十五天左右的时间里平均每天要展开每人进行一百发子弹的普通射击训练。因为新军主力部队同一般意义上的滑膛火枪部队作战方式大有不同,填装弹药相关的训练需求并不多,因此大部分射击后的弹药重新填装则由监督起开火射击的军官骨干或老兵负责。

    而射击训练的目标当然也不是死靶,而是在乡间的清洗乃至从南到北的不少作战中所俘虏的敌对武装的规模多达四五万人“战俘”,这些战俘被分成了十五批,每批三千人。每批负责协助轮训的人每个人发放了新军中淘汰下来的过去的历次大战中缴获过来的铁甲乃至负责防护头部的盾牌,后被要求从规定的向规定的射击阵地在一天的时间内连续发起二十次冲锋承受一百次弹丸的打击。

    为了有效的考评和检测每一个战士的成绩,在连绵十里的距离上以低矮的木板和布墙划分出了不到百米纵深,大概三千余个士兵的**射靶通道。

    最初的时候这些被俘的敌兵以为是一种残酷的处决手段,人人自危,甚至连向前的冲击都不敢。部队里的战士只得亲自做了示范当然是在拥有更全面铠甲防护的情况下。

    在拥有铁质的盾牌掩护头部,还拥有板甲铁鞋掩护脚步和迎面骨,双手尽量靠后的情况下向前冲,在那种威力并不算大的一钱弹丸面前负伤的概率下降到最低。而且就算偶尔负伤,几百焦尔威力的小口径铅弹也往往难以造成致命的伤害。

    在老兵及军官骨干下针对活人目标的对抗性训练不但让新兵及负责测试的第五旅及第六旅的士兵们学会了如何瞄准目标开火,如何回避及适应火枪开火时的声光特征。还通过上千发的实弹射击十分熟悉的掌握弹丸在不同距离上提前量的特征。

    二十次实战冲锋累计九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