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式剧院(二)

    第33章 新式剧院(二) (第1/3页)

    张海随着李峰走进了剧场的内部后才发现,这剧场的装修要比自己想象中的好了很多。从卓椅的设计到舞台的规划,完全不逊色于西洋的一些教堂。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灯火燃料,剧场多半场次安排在白天,最大限度的利用天窗外的光线。可也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差的效果,舞台上同台下明显的光线对比使得前台要显得更为明亮一些。

    这时代还没有靠谱的通风设备,好在剧场内的人数潜力没有后来的电影院那样多,从顶层到四周的自然通风设施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厅内比较舒适的温度。在有限的条件下已经最大限度的接近后世的影剧院了。张海也没有想到自己很久以前的时候只是曾经粗略的描述过,李峰就能凭此做到这种程度。

    “师傅将都城选在这南方看来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虽然这里制冰不如北地方便,但夏天建筑四周只要有足够的树木和水源,厅内合适的通风与遮阳,温度就不会太高。而在隆冬时节时候相比京城等地恐怕能省下不少碳火钱。”李峰说道。

    张海以前的时候为定都北京还是南京犹豫过,不过现在看来:顶都南京的好处是多方面的,远不仅仅是这一项。

    张海与李峰等人没有以领导的身份入场,所以入场已经算是很晚的了,也只能做在第二层的后座,进场后没有多少戏剧就已经开始。

    为了检验人们对话剧接受度的真实水平,前几部接连演出的话剧没有选间比较有知名度的那些传统题材,也没有选择队伍内的一些优秀剧目,而是选择了剧团内部自编的在队伍内的不少老战士们看来有些“俗套”“没意思”的普通水准新剧。

    普通水准的新剧大多数的特点就是创作简单,故事情节少,后世二流网站上架都为能保证的公众写手水平,更多的是套路性的宣传品。

    四月初五到四月初六张海所来到的二号剧场上映的新剧就是这个剧场的剧团组组长依据从张海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