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东欧决战(二)

    第166章 东欧决战(二) (第1/3页)

    北路集群完成集结并展开出发的地方在一个被翻译为哈尔科夫的小型古镇。此时的哈尔科夫原本是个不很重要的地方,俄国与波兰在1655年的战争之后才开始军事化,并在18世纪俄国经济与人口大发展的时代才成为一个经济重地。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北路集群的作战地图上这样一个没有象样城堡的小镇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地标。不仅仅是如此,其他一些山川河流的地标名也似乎很让新军官兵们感到不知所谓,似乎不是来自这个时代。

    当然在这个时代,这里依然位于俄国与波兰势力的交界地带。经过几百年的变革,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维持类似17世纪的西部边界,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民族与文化的交汇与分界。

    在哈尔科夫西面千里之外的基辅则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东欧名城,是第一个俄罗斯民族国家基辅罗斯的诞生之地,然而早在16世纪的时候,崛起的波兰人就占领了整个乌克兰,甚至把俄国一直赶出了伏尔加河以东,比后世的希特勒势力在1942年的边界还要靠东。17世纪以来波兰的外交形势因为自身的自大越来越不利,莫斯科被俄军收复之后波俄实质上的边界重新回到了类似几百年后的国境边界附近。

    而此时的基辅,也显然成为了波兰人一个重要的后勤中心。

    然而在北路集群主力经过十多天的行军逼近第聂伯河之上的这座名城的时候,哥萨克人与波兰人的袭扰却渐渐减少了。对此李少华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因为在之前那些企图“疲兵”的敌人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碰了足够多的钉子。李少华也十分清醒的得出了结论,并在渡河之前对众人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敌军虽然摸清了我们的作战能力,但我们也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想他们是不会去守第聂伯河了。如果我是敌军的指挥官,又有主动挑衅的勇气,那多半会把决战选择在河西,并在河畔我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