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少年义勇

    第237章 少年义勇 (第3/3页)

十个人才有一匹不怎么样的鞑靼马。。。”

    这名俄国人说的正是在新朝远征大军出发之后,从国内新征集并源源不断赶往远方的“新朝少年义勇军”

    张海所率领的新朝大军从河州一带出发之后大概不过三个月的时间,李千兰与刘栋等人在重新认真分析之后觉得如果只动员第一批十万人左右的后备部队,实际上顶多起到远征部队战损补充的作用,对于控制广阔的区域那是根本不够的。要控制总计人口比新朝总人口暂时要多,规模多达两亿人口,不少地方的人沿还不是特别集中的地方,没有五十万治安军是根本无法保持有效控制的。

    治安战是当年新军主力部队起事的时候就要面对和研究的事情,在完善的制度和对相关研究的重视之下,一些规律也做为常识确定下来,一般来说:占领军基层战斗力如果与敌对武装大致相当,那么百人口一兵是兵力需求的最小限度,理想的情况至少要四五十人口一兵才能保证安稳。而如果基层战斗力是敌对武装的十倍,能够以一当十,那么只需要四五百人口一兵的比例就能保证巩固的统治。但即便是如此,也至少需要四五十万兵力,还得有一定轮换来保证治安部队的朝气和活力才有可能。

    就这样,李千兰与刘栋马辉等人不得不让不到七年的少年们扩大出征与选拔范围,几乎一半的七年级少年都被投入向西的远征之中。还算让人不太手忙脚乱的情况是:学生兵的军事化准备工作是很早就在做的事情。一方面学堂义务教育从古希腊时代的起源开始就是为着军事目的而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在这科技认知浅薄数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也确实没有太多的东西可教。

    以原有的大型班级为单位,每个百人左右的大班就是一个百人队,而一校的七年级则成为一个营,营的规模三百或五百不等。在补充一些炮兵之后就是一个齐全的基本战术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