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货币问题

    第九十三章 货币问题 (第2/3页)

    其中拿出一百万两,就地派给了朱燮元充作平定奢安之乱的饷银;拿出五十万两给温体仁,令其在闽浙总督的任上赈济灾民,募民屯垦,并编练总督标营。

    当然,崇祯皇帝收到鹿善继和骆养性的奏报之后,也拿出了五十万两给了如今在淮安的漕运总督袁可立,用来募民屯垦,编练漕营。

    当然,为了堵住南京各部尚书侍郎和御史言官的嘴,崇祯皇帝很慷慨地拿出了五百万两银子留存在南京户部,由南京户部尚书钱龙锡、新任南京守备太监王之心和移镇南京的锦衣卫南镇抚使骆养性共同掌管。

    而剩下的,如今正陆陆续续地从扬州启运,走大运河往京师运来,随同回来的还有巡盐御史、钦差大臣鹿善继。鹿善继是奉皇帝之命回来的。

    对崇祯皇帝来说,如今的盐政整顿已经差不多了。他整顿盐政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可就是吃大户,捞银子,采取这种超常措施,尽快筹集到一大笔银子,以应不时之需,如今这个目标早就已经超额实现了。

    可以说,鹿善继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崇祯皇帝把他派出去时的想象。如今财政问题已经不再如历史上的同一个时期那么紧迫了。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鹿善继这样的军事人才,当然不能总是搁在南边帮皇帝捞钱。崇祯皇帝对他自然有更好的安排,那就是蓟辽督师的位置。

    至于财政问题,崇祯皇帝有自己更为长远的想法,那就是铸新钱。如今的大明,是铁钱、铜钱、宝钞与银子共同流通,而且银贵而钱贱,铁钱和宝钞更是没有价值。而朝廷印制的宝钞,成了圈钱的一个工具,是明末的一个弊政,百当一都没人要。

    朝廷给文武官员们发的俸禄里面,除了一定的折色也即是银子以外,其他的就是所谓的本色,即米、布和宝钞。这也是朝廷上下官员们对皇帝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官员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你要求他们清廉如水,他们怎么可能做到。十年寒窗为当官,当了官仍然要忍饥挨饿给皇帝打工,他们的心里怎么会对这个朝廷有感情呢。明末大多数的官员,都是闯来降闯、清来降清,很多就是因为对大明皇帝和朝廷没有感情。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官员的待遇是最有效的办法,如今通过抄家这个手段,搞到了一大笔银子,除了用作给九边的军队发军饷,另一个应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