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朝堂之上

    第二零九章 朝堂之上 (第3/3页)

以放心的。

    即便是如今的内阁,也不是东林党所能够操纵的,首辅李国鐠被东林党视为阉党分子,素来与之不睦,从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所以李国鐠也根本不可能为东林党所用。

    其他几个重臣,比如孙承宗、李邦华,虽说可以归类为东林党,但这个归类,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原本历史上导致党争无法避免而且愈演愈烈的所谓“阁臣廷推”之法,如今已经被崇祯皇帝无声无息地废掉了。

    六部尚书或者各地督抚若想进入内阁,首先要过现任阁臣提名这一关,然后是皇帝点头,最后是朝议公论、诏旨任命,而且整个过程,皇帝在其中都起着主导作用,根本没有给朝臣留下公开进行党同伐异的空间和机会。

    而只要不搞党争,朝堂大臣的思想主张,与东林党是不是一样,或者是不是接近,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再说,还有一个徐光启。虽然从地域上来说,他也是妥妥的东林党,但是事实上,徐光启却与东林党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他是入了天主教的,是崇尚西学的那一派,不管是学术上还是政治上,跟东林党都不是一路人。

    这样的内阁,这样的军机处,还有什么值得担心会被东林党操控呢?

    所以对现在的朝堂,崇祯皇帝总体上还是满意和放心的,个别冲在前面上蹿下跳的东林党新一代代言人,比如张溥、夏允彝、吴伟业、张圭章等人,将来找一个机会打发出去,到州县任职,摔打磨砺一番,未尝不能成为可用之人。

    比如史可法这样的人,是妥妥的东林党弟子,但是崇祯皇帝依然让他成为了崇祯元年恩科的状元。

    毕竟对于这样忠正耿介的人才,不能因为被贴上了一个东林党的标签,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弃而不用。

    事实上,如今的史可法在与李信等人的交往之中,已经朝着重视实务的方向在快速转变了。

    皇帝对于练兵、筑城、制造、矿冶开采等实务的重视,无形之中也为所有新晋的京官,树立了一个鲜明的导向,那就是要想得到皇帝的青睐和重用,不了解这些国计民生的实务,是根本行不通的。

    同时,也是由于崇祯元年九月以来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军事胜利,使得朝堂之上对于崇祯皇帝各种军政举措的质疑批评之声,完全被淹没在了称颂庆贺的声浪之中。